晴翠院中一家三口尚算得上平静的谈论着二房中发生的事,还温馨的吃了顿晚膳。 耿温回府的第一顿,自然不全是吃的大厨房那堪比水煮,仔细翻找都找不出几粒肉沫的寡淡菜色。 而是特意从外面酒楼中买了烧鸡和卤味,算是加餐,平日里若是府里哪位主子不想吃大厨房的菜,一般都是给银子让厨房采买的人买好菜,让厨娘做出来,很少买熟食回来。 既有美食,按理说自然是要孝敬长辈的,所以最开始几次大房加餐,无论是耿温,还是阮氏,都会送一份给怡得院和正院。 很巧,也很不巧,去的时候,都赶上了正饭点。 然后就是尴尬时刻,因为无论是正院还是怡得院,桌上摆的的饭菜明显要丰盛许多,就连他们特意另外出钱让厨房做出的,也没有怡得院和正院的色香味俱全。 在安平伯爷伯夫人和亲自去送菜的耿温阮氏双双尴尬的对视后,耿温和阮氏勉强维持脸上的平静,说了一番场面话,告辞离开。 但是即便亲眼看到耿荀和夏氏的膳食比自己以为的,也比夏氏经常在儿媳妇面前诉苦说的要好的多,下一次晴翠院再加餐时,碍于孝道,仍然还得往怡得院和正院送。 然后就在某一次请安中,夏氏说道:“以后各房或让厨房另做了饭菜,或是从外面直接买回来的好的吃食,便不用往我和你们父亲这里送了,我们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不了好的,何况还常常送重了,我们哪里能吃的完,最后都让院里的下人吃了,这样一来,下人倒比主子吃的还好,哪里有这般道理。” 这话意思便是耿温和阮氏去送菜时看到的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并不是正院每日的膳食,而是因为二房或者三房已经先送了饭菜来。 这话也只是能让夏氏自己的尴尬少一些而已。 对于他们大房来说,伯爷和伯夫人占着长辈的名头,哪怕他们直接说每日的膳食就是那般,耿温和阮氏也是莫可奈何的。 这般多此一举,反倒显得心虚。 不过倒也好,以后便不用再送菜去了。 “这次的烧鸡味道不错,比前次李记食肆的更香,这不是李记食肆的吧?” 耿温吃了一块烧鸡,赞道。 “烧鸡和卤味都是从如意楼买的。” 耿星霜觉得再亏不能亏了嘴,她曾经想过在晴翠院垒个小厨房,只可惜他们晴翠院中没有擅长厨房活计的人,就算花了银子盖了小厨房,买了好食材,做出的东西很可能还不如大厨房送来的,所以便没费这个神。 现在便是想吃什么直接去买,还能尝尝不同酒楼食肆甚至小食摊上各种不同风味的美食,暂时无法食遍天下,起码能定个食遍宁都的小目标。 “如意楼,他家的烧鸡我以前吃过,不是这个味道。” 耿温回味了一下他曾经吃过的如意楼烧鸡。 “听说他们招了个新厨子,那厨子最擅长的就是做烧鸡,味道比以前的好,但是价钱却是一般无二的。” 这还是前几日祝颜在信上说的,那也是个爱吃的,虽然镇国公府的膳食名贵美味,品种齐全,但祝颜还是时不时的想吃点外面的,按照她的话来说,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烹饪方法,外面做的与国公府厨房做的,就是不一样。 因为耿温回来,特意从外面买菜加餐,今晚晴翠院的晚膳算是吃的很晚的。 但是耿星霜不知道的是,映荷院的晚膳更晚,他们一家三口已经用过晚膳,在院子周围散步消食时,映荷院的主人都还没有心思吃晚膳。 即便无论是耿澄和姚氏的主屋饭桌上,还有耿星冰的饭桌上,甚至是侧院彭姨娘和四姑娘耿星雨以及五少爷耿舒忞母子三人的饭桌上摆着的饭菜,都远比平日大厨房送到晴翠院和梧桐院的饭菜要丰盛许多,似乎都勾不起主人们的食欲。 耿澄今天是正常时间下衙的,同僚约他去吃饭,他委婉的谢绝了,回来后先去了正院,和伯夫人说了近两刻钟的时间,方才回映荷院。 一进屋子,便看到姚氏坐在饭桌旁等着他,见他进屋,并没有如同往日一般起身服侍,态度十分冷淡。 “你这又是怎么了?”耿澄语气有些不耐烦。 “我怎么了?我还想问老爷,我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昨日发生了那么大一桩事,老爷是不记得了,还是觉得无关紧要,只不过是多个女儿多一双筷子的事?” 经过这一天的缓解,姚氏的心态比之昨晚刚知道的时候,已经平和了许多。 她甚至已经打定主意,不为此事再与丈夫吵架,吵也没用,丈夫是什么人,与他成亲二十多年,她早已看清。 如今再不必为他做的那些上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