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骑兵用的盔甲只有轻型半身甲,没有全身甲甚至连标准半身甲都没有。
那是因为大楚帝国的骑兵从来不配属重甲,之前都是和火枪手一样使用轻型半身甲……别说大楚帝国的骑兵了,北边的辽西军骑兵,东掳蒙古的骑兵们基本也都不配属重甲的。
因为如今的东方战场上,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骑兵了,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东方古典式轻骑兵,包括大名鼎鼎的所谓辽东铁骑,关宁铁骑,东掳蒙古骑兵,同样也包括楚军一大批收编过来的骑兵都是典型的东方古典骑兵,以骑射、零散队形厮杀为主要作战方式。
此外楚军里自行发展了一些新式,骑兵,不过也都是轻骑兵。
为啥只搞轻骑兵?没啥特殊理由,只是缺乏适合重骑兵使用的高大战马而已!
楚军最近几年,为了抵消北方敌人的骑兵优势,琢磨过很多新式骑兵。
比如采用遂发枪为主要作战武器,主要采取马上机动,下马步战的龙骑兵;
采用马刀为主要作战武器,遂发手枪为辅助武器,以密集队形列阵冲锋作战为主的骠骑兵,嗯,这种骑兵在之前是手枪骑兵,但是因为手枪为主战武器的时候表现太烂,陆军高层已经把所有手枪骑兵改编为骠骑兵,以马刀为主要武器,手枪只是辅助了。
此外还尝试编练了一批以骑兵长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轻型枪骑兵。
楚军自行发展的这些骑兵,则是更加讲究密集队形,也在战场上陆续取得了一些成果。
不过因为这些新式骑兵都是属于新产物,很多战术应用都不成熟,士兵们训练的也不够充分,整体数量又比较少难以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因此在战场上还没有体现出特别大的优势。
反而有时候在小规模作战里被敌人的精锐骑射骑兵吊打……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
——
而楚军里的各种骑兵无一例外都是清一色的轻骑兵,穿戴的盔甲都是属于轻型盔甲,或者干脆就是皮甲甚至不穿戴盔甲。
你要知道,楚军在南方作战的一些骑兵部队,都还在使用肩高一米一左右的西南马呢……如果来个牛高马大的骑兵,不穿戴盔甲都能把马匹压的站不起来,更别提穿上一身重甲了。
而且骑兵的身高要是很高,骑上去脚都能直接着地……到时候骑马冲锋就不是四条腿在跑,而是六条腿跑!
听上去很滑稽……但这就是现实!
大楚帝国陆军也想要获得更加高大的良好战马,然后搞一票身披重甲的重骑兵,能不能打另说,但至少看起来很威武不是……
但是没适合的战马啊!
不说阿拉伯马这些优良马种,就算是蒙古马都缺……
尽管大楚帝国已经试图通过西北地区,尝试获得大量来自西域乃至更西方地区的马匹,但是短时间也别指望能获得多少了,现阶段还是以蒙古马为主。
如此也就意味着,大楚帝国陆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都只能使用轻骑兵。
而对于轻骑兵所用的盔甲,陆军方面很重视,陆军高层里的几个骑兵将领们,希望通过这种新式板甲,能够在保证己方骑兵轻负重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对弓箭以及刀剑长矛等冷兵器的防护能力。
不过采用更优良的轻型盔甲,也只是折衷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获得大量的优良马匹。
对于这个问题,罗志学专门在承顺五年十月份的时候,召集了骑兵总监以及农林部进行了一场很少见的文武御前会议。
会议专门研讨如何解决优质战马的问题,经过一番会议后,敲定了多项的马政决议。
其中包括增加对大马营军马场的资金拨款,争取在西北地区打造出来一个大型的综合战马培育基地。
除了大马营军马场外,依托甘肃、陕西两地原有比较丰富的马政资源,扩张或恢复,重建多个军马场,拟定以陕甘为重要军马培育产地。
扩大山东益都军马场的规模,确保华北、华中地区的军马供应。
同时在各省,选择适合养马的地方筹建更多的军马场,不一定非要规模有多大,但是多少要有。
此外,罗志学亲自给马政机构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引进并培育西域各地的优良马种,并尝试利用阿拉伯马,西域中亚等地的马匹以及自身的蒙古马进行杂交培育,尝试培育出来更好,更适合国情需求的优良战马。
这一场的马政会议,旨在解决陆军缺乏军用马匹,尤其是缺乏优良战马的问题。
目前大楚帝国d的外部马匹来源很少的,这是因为东掳几乎全面控制了东蒙古,并且对西蒙古地区也拥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人家东掳人肯定不会愿意看见大量优质战马流入到大楚帝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