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红楼赖大爷> 108 还只是棋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8 还只是棋子(1 / 2)

翌日! 国营司东面值房内。 “黄知事、张知事你二人尽快将新厂的规划做好,交给肖知事,测算玻璃工厂的建设及运营成本。” “肖知事,前期三万两的募集资金按一成配股,余下的三成股份作价三十万两认购,来司里认购的不论是谁都只登记。” 国库和皇家内库已经分走了六成,前期研发资金的配股比例朝堂都过了明路,余下民间认购只有三成股份,新厂的规模不比研发作坊,土地、建设等成本算下来,最少也得二十万两。 余下的还有招募人员培训等等成本,三十万两算是比较折中的数字,当然如果搞竞标模式只怕不止这个价,但那就完全是市场行为,认购到股权的也不会承他的人情。 玻璃产业民间没有,所以也不存在与民争利一说,这次的股权认购不会有民间作坊参与,属于朝廷大老们分蛋糕,这也是皇帝的意思。 物以稀为贵,不论股权还是玻璃,若是人人都有的分,那也没有优越感了。 再者,玻璃本就是奢侈品,扩大规模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并不能增加多少收入。 况且玻璃比瓷器更易碎,西夷的玻璃虽然比国营司的质量有所不足,但毕竟也有。 所以出口赚外汇也不大可能,所以产能过大其实有害无益。 “陈知事!招募劳力尽快落实下去,分批次让他们进入玻璃研制工坊历练!” 不愿贸然扩大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力。 虽然多几间玻璃工厂只需要增加数千人,看似影响不大,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销售、运输、加工等上下游行业,全部加起来得有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 整个大夏朝人口上亿,这些人看似影响不大,但这只是玻璃一个行业。 工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大夏朝不发展工业,以后大夏的遭遇也将是前世大清的重演。 工业发展是一方面,做好工农的平衡更加重要,否则大量劳动力从田间地头来到工厂,以后百姓的温饱都成问题。 古代没有化肥、机械化、灌既体系等,提高粮食产量的手段,农业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 其实西夷的工业化也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海外殖民,以及奴隶贸易。 大夏朝并非不能效彷,只是已经失去了先机。 赖尚荣的想法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等奢侈品换取粮食的同时,慢慢以畜力减少农业人口。 当然,目前谈这些还早,他也准备在今后的密折里,慢慢向皇帝灌输这些观点。 至于效果如何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说到底他虽然有抱负,但也从没想过为此不惜一切,甚至舍身取义。 ………… 金銮殿。 不似往日般肃穆,甚至不乏交头接耳。 正隆帝却对于台下的大臣们的表现十分满意。 “咳咳!”轻咳一声:“有意认购玻璃工厂股份的,回头可以去国营司询问!下面议一议赖尚荣的封赏!” 吏部左侍郎陈译文出列道:“国营司尚缺一个掌司郎中,此次他研制玻璃有功,微臣提议任命其为掌司郎中!” 吏部右侍郎柴庆忙道:“此言差矣!此子资历尚浅,又只是同进士,提拔太快恐遭非议!” “古有南门立木,千金买马骨,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 “陈侍郎所言差矣!朝廷官职岂能以银钱衡量……” “在其位谋其政,他身在国营司做好司内事务便是于国有功,况且这玻璃还有四成营收归于国库,怎么就是以银钱衡量?你这话让户部列位大人情何以堪?” “此事怎可混为一谈?户部税收乃是国本,国营司乃是商事!” 吏部两位侍郎殿前打起了擂台,竟无旁人插嘴的余地。 半晌,正隆帝看下台下的吏部尚书赵长河,悠悠道:“赵爱卿如何看?” 赵尚书道:“老臣觉得两位侍郎各有道理,国营司确实缺少一个掌司郎中,而赖主事有功也确实该赏!” 此言一出,柴庆一脸惊愕的看向他。 “哦?”正隆帝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尚书道:“那爱卿也同意提拔赖尚荣做掌司郎中?” “皇上容禀!赖主事确实该赏,但他同进士出身,为官堪堪半年,若是再行提拔让那些两榜进士如何自处?微臣以为不如赐他一个五品都骑尉!当然国营司如今又添一个营生,他区区一个主事,也不适合再统管司内事务,不如另择一老成持重之人前去管理!” 忠顺王立即道:“皇上不可啊!赖主事刚刚才研制了玻璃,正该委以重任,岂有派人辖制的道理!” 北静王出列道:“王爷此言差矣,衙门向来各司其职岂有辖制一说,赖主事年纪轻轻经验尚浅,正需要一老成持重之人加以引导。” 正隆帝迟疑道:“那依赵爱卿所言该派何人前往?” “这……臣等回去商议一个妥善的人选再向皇上奏陈!” 陈译文忙道:“臣这里有个合适的人选,工部营缮司郎中秦科老成持重,且熟悉营造事务,不如派他去国营司!” 北静王和赵长河对视了两眼,一时间竟犹豫起来。 正隆帝见状立即拍板道:“好!那就让梅恭顶替他的郎中之职!” “退朝!” 正隆帝离开金銮殿,回到御书房。 少顷,忠顺王、陈译文在一个太监的引领下联袂而来。 “皇兄这招果然高明!” “哼!朕不过是抛一个鱼饵,既然他们看上了玻璃的利润,暂且给他们些甜头又能如何?朕就不信,父皇知道他们贪墨了修皇陵的银子,还会护着他们不成!” 陈译文道:“皇上!这事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梅恭行事稳重,没有把握也敢向朕禀报,只是营缮司铁板一块,又有秦业在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