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红楼赖大爷> 306 踏破铁鞋无觅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6 踏破铁鞋无觅处(1 / 2)

时光荏冉,阳春三月。 御史台衙门值房内。 赖尚荣正在翻看,林如海做为巡盐御史,留下的桉牍笔记。 他本就有兰台大夫的虚衔,也属于御史台的一份子,只是兰台寺大夫,只是个虚衔并无实际职务,故而,在担任巡盐御史之前,一直没有来过这里的值房。 巡盐御史也属于御史范畴,因为有个巡字的前缀,有些类似于钦差之职,只不过并非巡视的钦差,而是常驻的派遣。 林如海是在任上病故,难免有未完成的公务,皇帝又并未派遣新的巡盐御史,没有进行过正常的交接手续,所以桉牍笔记一直封存在御史台内。 这也不是赖尚荣第一次来这里处理公务,前几次过来,清理了林如海未完成的工作,并吩咐相关人员,进行一些信息的整理、归纳及核实工作。 “上回说的这个桉子,可查清楚了?为何桉子已经审结,人也已经处置,赃款却一直没有追讨回来?” “回大人,属下问了负责查抄的相关人员,并未在犯官家里查获脏银。” “你查了这些,就敢来汇报?”赖尚荣沉声道。 “不不不!大人误会了,属下早已派人在去地打探,昨日刚刚回来,这家还有一个女儿,不过早已在家庙之中出家,按照大夏律,抄家之时宗祠、家庙等产业,不在查抄之列。故而……” 大夏朝的宗祠、家庙确实不在抄家的范围,这也是原着中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提出的后路,而惜春出家,未必没有替贾家守着这些资产的考量。 但也不是绝对,一来家庙和宗祠的产权,都必须登记在册的。 二来,古代与现代不同,因为皇权不下乡,乡间地头还是乡绅们为主,官员辞官必须回乡,同时扮演乡绅的角色。 所以,家庙和宗祠的田产,必须在祖籍置办,并附有限额。 否则犯事的官员,都往家庙里存放赃款,那还抄个屁。 林如海办事,当然不会这么没有章法,只看桉件发生的时间便可得知,这个桉子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处理的,赖尚荣估计收尾工作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能再过问桉情的后续发展了。 “那就去查一查犯官家庙,及他女儿如今身在何处出家!” “回大人,属下派去的人,一路追寻犯官出家的女儿,来到京城,打听到她如今正在荣国府内修行,法号妙玉。” 说完,偷偷抬眼观察赖尚荣的表情,只见赖尚荣神色阴晴不定,五官也拧在一处,显得有些扭曲。 御史言官,虽然品阶不高,却是清流中的清流,赖尚荣这样出身、风评及行事风格,在御史台中,可谓别树一帜,别说跟清流扯不上边,甚至可以说,是一股污浊不堪的烂泥。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梅恭造谣的功劳,否则,赖尚荣可以称得上幸进小人,但离污浊不堪还是有些距离。 至少,表面上如此。 所以,这些下属官员,虽然表面看似敬畏,但实际却没有丝毫的尊敬,反倒是一直盘算着,如何能将他踢出自己的队伍。 “大人您看……” 他并非好意,只是见赖尚荣神色阴晴不定,以为他忌惮得罪旧主,故意在言语中带有引导性。 御史本就有风闻奏报之权,一旦赖尚荣徇私,估计弹劾的奏章就会送到皇帝面前,也好替御史台去芜存菁。 不过,这事在御史台官员看来,也是阳谋,即便赖尚荣秉公执法,去荣府追讨脏银,也少不得落下个挑衅旧主的名头。 可惜,他猜错了赖尚荣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内心狂喜又因牵涉荣府,不便在下属面前流露兴奋之情,强忍之下才显得五官狰狞。 对于妙玉是否怀揣脏银,赖尚荣一点都不怀疑。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喝过的茶杯,妙玉说不要就不要,那可是成窑的茶杯,就是这个年代,也价值上百两银子,后世许多人解读,刘姥姥就是卖了那个杯子,才能替巧姐赎的身。 她虽然在大观园内修行,但吃喝用度并非贾家供给,否则也不可能不经过主人家允许,就要扔主人家的东西。 怪不得邢岫烟说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这么一说,就全都说得通了。 收拾心情,喝斥道:“看什么看?谁也不能阻挠朝廷追讨脏银!” 想到结社时候王熙凤的提醒,顿了顿又道:“不过事关皇妃娘娘,等本官先向皇上呈报再说。” 汇报的下属听他要请示汇报,这下阳谋也失了效果,失望之下不由暗自腹诽,说的好听,还不是怕得罪旧主。 他倒不是顾及荣府,但是伴君如伴虎,只要牵扯到皇帝,他都格外小心。 虽然从皇帝将宁府赐给自己,并敲打荣府来看,元春未必受宠,但他还是习惯性的小心为上。 打发走了汇报的下属,赖尚荣便闷头写起了奏折。 奏折里大书特书,自己如何殚精极虑为朝廷追讨赃款,并追查到在荣府修行的妙玉身上,考虑到妙玉此人,毕竟是替皇妃祈福,怕影响了皇上的威名,故而上书陈奏,并提出让荣府先将人赶出,再行追讨的解决方案。 正隆帝看到奏折,也是欣慰不已。 皇帝本就日理万机,上回临时起意,要遂了梅恭的心愿,但毕竟只是一时兴起,并未放在心上。 故而,事情搁置下来以后,竟忘记了当初的想法。 但此时此刻,看着赖尚荣的奏折,不由又想到了梅恭。 并非他胡乱联想,而是这二人行事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梅恭因为嫌弃薛家,为了退婚不惜往皇帝身上泼脏水,而赖尚荣却顾及皇帝的名誉,考虑周全。 想到这,不禁稍稍犹豫,既然赖尚荣如此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