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女生耽美>隆万之变> 976五年开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76五年开河(2 / 3)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至正十一年四月下旬,治河民工挖出独眼石人,消息通过河工迅速扩散到各地,为大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聚众三千人,在远离河工的颍上祭告天地,誓师起义,其口号是:“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他们打出了反元复宋的旗号,号“香军”,由于起义者均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

由此也揭开了元末群雄逐鹿的战争,而最终的胜利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后世人多以为元朝是修黄河把王朝搞没了,其实元朝当时的黄河河工还是很成功的,十余万人聚集在一起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只是在赈灾过程中,各级官员大肆贪污赈灾钱粮,真正到老百姓手中的钱粮,已经所剩无几。

百姓看到了朝廷的态度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而且反抗情绪极强,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许多百姓都认为元朝皇帝毫无仁德之心,应该推翻。

在民谣的煽动下,又有韩山童聚众举起反旗,这才让元末各处狼烟四起,烽火遍地。

魏广德也没发觉到他把行海运、革钱法和修迦运河凑到一块,看似还真有些像元朝的统治方式。

此时被张居正点出来,魏广德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好在此时吕调阳又发声了,才打破了眼前的尴尬。

“首辅大人,我看次辅只是就事论事,虽然我不知道革钱法是什么意思,可我相信魏阁老没有坏心思,都是为了朝廷着想。”

听到吕调阳的话,张居正看了眼魏广德,这才面色稍缓,说道:“我知道善贷不是这样的人,只是这些事儿凑到一块去了,难免不让人多想。”

这时候,魏广德知道自己也要说话了,不然非被张居正坑死不可,于是开口说道:“修河之事,可不是我提出来的,是首辅大人所思。

我是反对修河的,只是在首辅大人提出开胶莱运河一事上反对,而是支持工部早年就提出过的迦运河。

这和前元黄河河工可不是一回事,首辅大人若将其混为一谈,善贷可也不服。”

没敢等张居正开口,吕调阳就急忙插话道:“我记得早年间是有这么个动议,不过因为耗费财力太大被废置了。

今日听善贷所言,这迦运河就可以解决漕运问题?”

幸亏今日有吕调阳在,他也算个实务派,所以希望把大家商议的话题引回正轨。

“这迦运河起自邳州,利用附近大、小迦河水系贯通南阳新河,就是隆庆元年完成的河工。

只是当时商议河道之时颇多掣肘,所以朱尚书选择了比较中立的方案,只是将新河东移,远离黄河,这样可以保证在黄河泛滥之时不受水患影响。

但是黄河过徐州段,终究是一个大大的危害,近些年决口多在此段。

之前首辅大人找我商议,提及胶莱运河时,因当时我不在朝,所以不清楚情况,找工部询问过此事,才忆起有这么个事儿。”

魏广德这会儿叔大也不喊了,直呼首辅大人,可知心中也是有气的。

被人扣帽子,还是大明立朝百多年后,能不气吗?

“就是说工部有意绕过徐州建新河?”

听到魏广德是在工部知道的消息,吕调阳急忙追问道。

“工部的意思,要保运河畅通,唯有开此新河。”

魏广德说到这里略一停顿,想到当时和朱衡商议,于是接着就说道:“此段河道长约三百里,开凿起来确实费时费力,所以我和朱尚书当时商议时就有意,将此河工列为五年完成,而非之前大征民力,抓紧时间尽快完工。

如此,也可以让此巨额支出可以分数年拨付,对朝廷财政不够成太大压力。

分五段开凿,则不须动用附近民力,仅地方上民夫即可,农忙时民夫放归家中耕种,只在农闲时发工开凿,对地方上影响也极小。”

“这么说来,此议可行。”

吕调阳听了魏广德的介绍,当即也动了心。

可以说在内阁里,真正支持海运的只有魏广德一人耳,其实吕调阳和张居正的看法相似,都担心大海行船的安全,并不愿意发展海洋事务。

实在是风险难料,既如此不如不碰。

在真实的历史上,虽然隆庆六年由高拱支持下,朝廷将每年海运漕粮十二万石定为永例,但是在次年,也就是万历元年,高拱被驱逐后,就因为福山岛漕船毁损一事罢停。

而在废除海运漕粮后,张居正也担心黄河水患再次阻碍漕粮北运,所以翻出被高拱自己放弃的胶莱运河之议。

可以看出,在历史上的万历元年,张居正除了提出考成法外,其他的作为多是在拨乱反正当初高拱的施政策略,几乎将高拱的国策全部废弃,又将高拱废弃之策全部搬出重新研究。

等魏广德注意张居正时,见他此时已经低头,似乎也在思考。

确实,朝廷一次性拿出数百万两银子开新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就支持不起这样的国策。

可若是将几百万两银子的支出分五年完成,一年几十万两银子,貌似又有可行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