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时间不是。” 京营为什么缺乏训练,魏广德心里清楚,许多勋贵把京营当做免费劳动力,把大量京营士卒弄成自己的私奴。 奴役也就算了,还不给钱,而是发朝廷的军饷,还要克扣一笔。 要不是担心人在京师,扣的狠了闹出哗变,只怕京营早就空了。 试想饭都吃不上,谁还肯卖力,更别说卖命了。 按照魏广德的意思,把京营剩余的精锐单独编军,老弱就留给那些京城权贵去用,既能保持朝堂稳定,也能让京营重新恢复一丝战力。 不过这么做,貌似就有点像恢复到正德朝的样子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正德皇帝时期重练的京营,大量充斥抽调的精悍边军士卒。 可以说,正德朝京营的战力,直逼明初的京营是毫不夸张的。 隆庆皇帝想了想为什么那些文官不喜欢正德皇帝做的这一套,他也就释然了。 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可有时候真不是皇帝可以决定一切的。 就像现在,他知道正德皇帝搞的那一套其实可以提高明军战力,可他却很难重新拿起来,因为文官集团不喜欢。 到时候,他们只要卡住户部,就可以让军心涣散。 大明朝廷没钱是朝野共知的事儿,只要把户部的银子散出去,到时候没钱发军饷,他这个皇帝就会被架在火上。 魏广德的提议,或许是文官集团的底限。 不增调班军,而是从京营内部挖掘兵员,这样提升的有限。 或许有人会奇怪,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军队强大,可在大明朝,文官集团还真就不希望明军重现明初的军威。 为何?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土木堡之前,明廷属于文武相制状态,是比较平衡的。 但这个平衡,却是皇帝偏帮文官造成的一种平衡。 实际上,明初因为有那些沙场宿将的存在,武将才是左右朝廷的最重要力量,这也是明初的皇帝喜欢打压武将的原因。 他们的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让皇帝都担心的程度。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好不容易才利用明军势危摄取部分军权,之后不断努力才形成以文御武的局面,当然不会拱手相让。 明军若战力恢复,则意味着可能又会涌现出无数明初那样的宿将,他们在战场上获取巨大的功劳,即便功成名就之后放弃军权留在京城养老,可以他们的功绩也足以对文官集团构成巨大压力。 所以,把明军战力保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状态下是最符合文官集团利益的。 也就是既能抵挡住北方来的威胁,又不会让他们有一战功成的实力,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不懂吗? 其实他们也明白,但他们的心思其实和文官集团类似,也不希望武将集团再度崛起。 有巨大威望和军队支持的将领,对皇帝来说简直是场噩梦。 想想朱元璋为了对付淮西集团,那真是费尽心思就可想而知。 正德皇帝是个例外,或许他还有开疆拓土的心。 不过对于其他皇帝来说,他们不想这样,所以,也就只能那样。 魏广德的提议好不好,隆庆皇帝觉得可行,至于效果,那只能实施后才知道。 而魏广德也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或许还欠缺些东西,所以一直想再进一步完善。 一直拖到今天,终于在隆庆皇帝的逼问下说了出来,先解燃眉之急。 “朕知道了,下去后等谭纶进京,你和他多接触一下,给他透个底,蓟镇和京营,朕打算先交给他打理。” 隆庆皇帝终于开口打破了殿里的沉静,这一番思索着实耗费不少时间。 “臣明白了。” 魏广德躬身道。 隆庆皇帝起身,环视了空荡荡的大殿,这是他和魏广德谈话的习惯,身边不会留下一个人服侍,即便当初在裕王府,李芳很多时候都被派出去守门。 “戚继光那里,你也事先接触下,让他尽早拿出个练兵章程来。 此事,朕就交给你来办,以后入阁,也会是这个方向。 对了,还有福建那边开海的事儿。” 隆庆皇帝又开口说道。 “臣遵旨。” 魏广德微微站直后又躬身道。 “你现在还在礼部,正好让人整理下大阅的仪注,既然要做,就一定不要丢朕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