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81年时秋花父母在波士顿住了仨月,就待不住无论如何都要走,这次要回来也可能是差不多状态,建国不是那种人——” 范萍没想到能听见这么句话,不过她也知道这可能和儿子最近牢骚有关,上次寇斌两口子回来,可是对寇清凯抱怨了不少,什么工资买不了几斤肉,到买的房子里连地暖都没有,甚至还想念起了鸡块汉堡,可把寇清凯着实气到,要不是儿媳妇郑秋花就在旁边,铁定就会给他上思想政治课。 而事实上,在波士顿待了三年多时间,回来这半年多的范萍,也对寇斌的说法表示认可,几人才回来那会儿正直盛夏和秋收,吃喝生活方面的差距不大。 直到入冬前发了白菜票,这差距便陡然明显不少,虽说因着郑建国的关系家里有吃菜的渠道,可放在整个大院里面就太显眼不说,价格更是堪比吃肉,寇清凯便没再让送。 工作方面的可以克服下,但是生活方面已经享受过的,想克服就需要硬抗才行,再加上寇斌说是年纪25了,性子一如没出国那会儿。 不过,范萍却不敢帮着寇斌解释,她能做的就是和稀泥不去提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对亲戚的态度,对于要求从来没有拒绝过,原本安排他二姐的小舅子到哈佛读书,后来他二姐想留在伦敦也没说什么,直接给安排在了伦敦上大学,又怎么会拒绝他父母的要求?我看就是两个亲家想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说的是人在外边发达后,选择回到家里显摆的心理状态,属于人之常情的基本心理状态。 郑富贵和杜小妹虽然是靠着儿子长脸,而不是本身博出了这么大的声誉,可对于任何一位父母而言,这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事儿,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比自己有了成就还要高兴和开心。 电话另一头的寇清凯,瞬间便想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寇斌这小子回来后愈发浮躁,寇阳则是见了一个又一个,半年多时间下来已经见了五六个? 想起愈发知性和沉稳的闺女,寇清凯的注意力也就转移,开口道:“阳阳上次见的那个小连,怎么样了?” “你闺女说没共同语言,后面我追着她问到不耐烦,才知道小连没条件打电话聊天也就罢了,阳阳那么忙也没时间接听电话,可他在信里是以同志相称,而且还像汇报工作似的那么正式,后面连半点感情上的内容都没有,连着三封下来就直接回信推了。” 范萍的语气里充满了浓浓的无奈,她当年之所以会像老妈子似的跟去波士顿,除了让四个小辈安心学习外,就是想在学习完毕后回来,可现如今虽然人已经回来了,心却留在了外边。 小连作为五零后,他的信在这时属于中规中矩范畴,毕竟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同志便是最亲切的称呼,而谈的工作上的内容,也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下自己的情况,属于含蓄表达沟通的形势。 可寇阳却是接受了自由恋爱氛围的熏陶,虽说她在几年时间里没和人约会过,却是典型的没吃过猪肉却看过猪跑,不说影视新闻报道上的内容,卡米尔和乔安娜以及奥黛丽为了感情的付出,便在眼皮子底下。 再加上郑建国亲自编写了剧本的热播,凭借嗑药男男女女等话题轰动欧美,寇阳便通过媒体上的褒贬,确认了欧美男女表达感情的正确方式。 于是在回国后面对家里的介绍,寇阳不说把这种感情观套用过来,却在面对着所谓的诸多俊杰时,不知不觉的进行着全方位对比。 当然,范萍作为女性和母亲,她心中还有个不能说出来的想法,那就是寇阳这妮子在和人相亲时,是拿郑建国当做参照目标。 这还怎么找? 内心里,范萍很想问问寇阳这个想法,可她更担忧的是得到了确认的答案,甚至还会引出当年自己用打发郑建国的事儿,如果那时候自己听从寇清凯的话,任由两人发展——建国可就是乘龙快婿了。 可建国当年还真是被一套就给打发了! 好像他知道这套书的价值,要比自家宝贝闺女大? “是为了考工才想找的。” 捏着电话的范萍脑海里闪过个念头,就听话筒里寇清凯有些狐疑的说了什么时,脑海中猛然蹦出了个念头,便眉头挑起的开口道:“你还记得当时树强安排人送给建国后,他说建国应该知道阳阳和罗兰身份了吧?” “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电话里的寇清凯语气有些冲,不过很快传来了他的回答:“好像是这么说的,我还记得你说建国是放长线钓大鱼,树强说他一个没长大的社员——那时候建国就知道了阳阳和罗兰的身份吧?” “嗯,你也想到了?” 范萍的瓜子脸上杏眼瞬间亮起两盏小灯泡,寇清凯的声音缓缓传来:“他的借口是考工,所以才需要,后面树强说他拿到书后,就没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