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女生耽美>买活> 第120章 京城的报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京城的报纸(2 / 3)

不过棉布做的套头里衣和绑带长裤却非常受欢迎,买活军的纺织业似乎掌握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用棉花制成一种很有些灵活的布料,遇小则小,遇大则大,用在领口、袖口、裤脚,穿着非常舒适,可以想见在冬日里也能非常挡风。 此时已进了八月,天气正在逐渐转冷,有些远见的主妇都在为家人打点冬衣,因为这些年来,和夏天越热搭配在一起的,是冬天越冷——而且冷的速度很快,春秋天变得很短,这时候天气刚转冷,便可以开始置办冬衣了,不至于在降温中惊慌失措。这种棉质的秋衣裤不但相当灵活,可以搭配在道袍内穿着,而且对于毛衣、毛裤来说简直就是必备的配搭。 买活军贩卖的这种毛衣裤,保暖效果的确是好的,稍微一试穿就能感觉得出来,但摸在手上毛楂楂的,一般的绸缎里衣会被毛刺直接扎透,而普通的棉布里衣在领口等处又不够服帖,这些毛衣裤都是扎袖口的,从前那些棉布里衣穿在里头,便会觉得袖口处无法服帖,鼓囊囊的,既不舒服也不雅观。因此但凡是买了毛衣,便要买配套的秋衣裤,许多人家都是先给男主人买一身,再给半大的孩子们买一身,女主人则出于习惯,要等这一个冬天过完了再看看效果——一套毛衣毛裤要一两银子,秋衣裤一套五百文,但毛衣裤总是一套搭配两身秋衣裤来换洗,这里便是二两的支出,虽然不算太贵,但也着实不能说是很便宜。 有些善于经营的主妇便早已发现了,买活军的货都是这样子,倘若是在市面上还有别家的货,譬如盐、糖、煤这样的东西,随时还有别的货买,只是质量没那么优良的,买活军的货便绝不会很贵,总是贵了一些,但有家底的人家也能承受得起,不觉得很值得一提。但倘若是市面上找不到别家卖的那些货,价格便要高了许多了,它要高到你觉得有一点心疼,但却还不是很心疼的程度才算完。 就譬如说这秋衣裤,一身五百文——用的无非也就是棉布而已,没甚花样,市面上一匹这样的布能做两身衣裳,也就是三百文,这里两身衣服要一两,差了足足七百文呢!抛开商家的赚头,买活军还不知道要净赚多少! 又好比那毛巾,就叫棉纱毛巾,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来历,只是用的织法确实不同,不知怎么地便软绵厚实、蓬松吸水,用来擦手擦脸,比一般的面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就胳膊这样的一长条,售价200文,概不还价,小方巾也要一百文起,而还有那做得尺寸特大,可以将人包住,叫做浴巾的,一条便要卖到二两银子,若是觉得贵了,大可以不买,那是不许还价的。 一条浴巾便要二两呢!哪怕是中档家庭,听着也觉得奢侈了,不过这浴巾对他们也并非是很常用的东西,因家里人洗浴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像是买活军那里,淋浴室大行其道,百姓们很多都攒钱自购浴巾,他们在本地买福利浴巾是合适的,一条才五百文,便宜了四分之三,有些家庭条件很好,又喜欢享受的年轻人,多数都会买一条自用。 至于其余人,还是以毛巾为主,买活军处,一个人一季度是能买三条低价毛巾的,三十文一条,那就并不很贵了。报纸上还有文章给市民们划算这薪资的用法,一个人考过了扫盲班,做工一日便是二十五文,一个月750文,倘若租房住,一个月房租要去了200文,每日除了包的那餐饭之外,早晚饭一日花个5文,算是不多不少,这里去了350文,剩下的400文,一天洗一次澡,这里去了60文,还有340文是可以买衣服买杂物的,一个月可以买一身新衣服,两条毛巾,再储蓄个100文起来。 “只要是考过了扫盲班,农夫农妇们进城来做活,最低也能落个100文的储蓄,若是自己再俭省刻苦一些,200文是可以存得到的。若是那些肯做、会做的,一日有三十文、四十文,生活便更宽绰得多了,倘若运气好,进了一些急招工的行业,一日能拿到五十文,那么一个月简直便能存上一两银子了!” 这对于穷人来说,便已是难以想象的生活了,能够靠着自己的劳动,每日吃饱,而且还有余钱存——很多在远方城市读报的老爷们,都觉得这多少有些夸张,因为他们身边进城做工的人家,大多都是手停口停,忍饥挨饿是常事,一个月能买一身的衣裳?这简直就是在发梦! 但不论如何,反正买活军的报纸是发给他们治下的活死人看的,也不必照顾他们的情绪,他们从来也不在报纸上招揽外头的读书人,因此他们又难免有些将信将疑的——卖毛巾、毛衣、秋衣裤,赚得这么多,或许还真能给工人开很高的工钱罢…… 这样的报纸,不论什么阶层都能读得津津有味,就连主妇们也愿意叫识字的孩子念给她们听,因为买活军很重视医学,几乎每一期都有一版在介绍医学常识,之前介绍了不能吃生食,后来的几期里又陆续介绍了如何防治家鼠,并且指出家鼠能够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最致命的出血热,在城市中,家鼠是第一传染源,在田地里,则有田鼠、旱獭等等,都能传播出血热。 尤其是北方,对于这一期的反响非常的热烈,家鼠和出血热的关系更是报纸中所有信息传播最广的一则,甚至突破了富裕阶层,连平民百姓都在几个月内迅速地知道了这个消息,甚至还有县官壮着胆子在自己的辖地里搞灭鼠运动——他是冒了风险的,因为无论怎么说,看反贼的报纸,并且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