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身土地难以全部开垦的情况下,大唐确实不需要对外开战了,但是,若是外敌来犯,或许,他们也不会介意再出兵一次的。 当今大唐的主宰者——圣人李治,自己只是读突厥那简短的历史,就能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跟大唐前朝的太宗不一样,当今大唐皇帝李治,对土地的渴望,已经上升到了疯狂的高度。 就算是他,都能看出来大唐土地的不安稳,就算是这样,他依然能够感觉到突厥面临的危险,那种饿狼的牙齿,就在颈间滑来滑去的危险。 想到这里,阿史那塔格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自己的高傲,拱手道:“叶护塔格,拜见上国太子殿下,今天在下的随从纵马践踏田地,虽然有过,但也实属无心。不知太子殿下可否宽宏大量,饶恕他们,在下愿意赔偿这些百姓,您看如何?”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突厥人本就是从战斗中降生,从战斗中成长,最后死在战场上的。 历来经历了不止一次战场的他,清楚的感觉到,这些大唐府兵的杀气,不似作假。若是他今天继续嘴硬,很有可能就会打起来。 这里是大唐的土地,他们在这里,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都占不到便宜。要是因为这个给了大唐进攻突厥的借口,反而是自食恶果了。 在得知大唐发生了严重旱灾的时候,突厥上下一片欢庆,只有他和少数的几个人,觉得不太对劲。如果大唐真的出现了旱灾,怎么也该往边境增援才是,怎么反而无动于衷? 边境的几个部族向前试探,立刻遭到了大唐边军不死不休的追击,仅仅只是几千人的队伍而已,追到了突厥境内以后,也没有停下,甚至于,在他们主力部队迎上来以后,领军的将领,甚至敢指着突厥统帅的鼻子臭骂,点名要见突厥可汗。 没有人能嚣张到这个程度,在阿史那塔格看来,唐人从来都是谨慎的民族,他们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宁可选择龟缩,也不会选择虚张声势。因为,唐军敢于弄险的将领,少之又少。 如今,他进入大唐境内,果然发现了不对劲儿。 自从临近关内道以后,他就选择了进入关内道,因为传闻中受创最深的,就是关内道。 大唐确实遭遇了旱灾,这一点,从田地里没有农作物,顶多有一些菘菜萝卜之类的,就能看出来。但是,沿路以来,他没有看到一个流民,也没有看到一个吃树叶的人。派遣探子查看以后,哪怕是再贫苦的人家,喝的也是稠粥。 走一路看一路,这一路上,他没有看到一点破绽。 至于眼前的这些府兵,他不是没想过这一幕是唐人故意演给自己看的。 然而,遇到官路上出现的断桥,他们可没有跟随那个罗里吧嗦的鸿胪寺官员,而是在要来地图以后,选择了纵马狂奔。 这一路上,他们可没有按照鸿胪寺的地图走,如果这样依然被演了的话,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 看着阿史那塔格维持着拱手行礼的姿势,眼睛依然动来动去的,李贤不由得暗喜,怎么这一次吐蕃和突厥送来的都是精明人啊。 越是精明人,越是想得多,有些时候,在他们自己接受一个结果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看到、听到,自己就会通过脑补,给自己的决定,推演出无数合适的原因来。 至于他为什么在这里遇到了这样的安排.... 自然是因为,做好准备的不是这一处,不管他怎么走,都注定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的。 王福畴跟他的儿子王勃可不一样,作为一个能够接受任何逆境,并且泰然处之的家伙,他当县令,可是跟这个官位百分之百的契合。在他的安排下,舞台的范围,没有一点的空隙,突厥的使节,不管是好好赶路还是赛马,都注定会上演这一套剧本。 许久等不到太子的回应,低着头的阿史那塔格,不由得有些着急起来。 别看他是小可汗,事实上家族的实力,并不如何强大,能够到这样的位置上,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血脉,比较高贵而已。 这一次出使大唐,如果1能够免动干戈,他回去以后,立刻就会得到倦战人群的支持,从而暂时坐稳这个小可汗之位。 所以,临进大唐疆域的时候,他就告戒自己,这一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可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 从小身体就不够强壮的他,虽然有塔格(山)这样的名字,依然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突厥勇士。正因为勇力不足,他才决定认真钻研各国的典籍思想,成为一个智者。 饱读诗书,深知各种人情世故的他,如何看不出大唐太子有借题发挥的意思,而且..... 怎么感觉,怎么有一种故意刁难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