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然便是诸葛玉寰了。
据那位道长所说,他前日忽然心有所感,在卜算后便得到了将会有仙人转世于此的消息。
自得知进入上界无望后,道长便彻底放弃了修炼功法,反倒转为研究家族中的那些修真老祖留下的卜算之法,多年之下竟也小有所得,所算必中。
听到道长的解释,诸葛家上下自然是喜不自胜。
虽然当前人尽皆知此世的修行之路几乎已经断绝,可谁家会不想要一个一听便十分厉害的"仙人转世”的子侄呢?
然而,诸葛家的族人还未高兴多久,那位道长便看着被乳母抱出来的诸葛玉寰皱起了眉。
仔细地查看了小玉寰的面相手相后,他踟躇良久后长叹一声,竟从袖中掏出了一套龟甲骨片当场
起了一卦。
卜算的过程异常凶险,还未算到一半,道长便已经面如金纸,喃喃念着法诀的口中也溢出了鲜血。
可他仍然没有停止,终是在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诸葛家族人的目光注视下算完了这一卦。
卦终的那一刻,道长这一头终年未变的青丝竟然转瞬便变得如同霜雪,整个人也仿佛于顷刻间走完了数十年的岁月,面容苍老、后背佝偻,几乎连站都站不稳了。
"您这是……!"见此变故,诸葛家家主立刻想要上前搀扶,却被那道长摆摆手拒绝。
“贵公子在十六岁那年必有一劫、可定生死,除非有仙人降世为其改命,否则定然无法回转。”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已是满头白发、状若老叟的道长虽然看上去不再年轻,可他的那一双眼睛却毫无老年人大多会有的浑浊,反而亮得发光:
"然,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想要解此危局,唯一的变数便在【庙中】!"
>
弯腰收起自己的那些卜算用具,道长对忧心忡忡的诸葛家主提出的问询一概笑而不答,只是一直重复着一句“切记!切记!务必逢庙必进!”、留下一本修仙功法后就翩然离去了。
诸葛家主将其送到门口,一直到那道长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都能听到他那“没想到临行之前竟也能做得如此逆天之事,倒也不负此生”的高呼和畅快的大笑声。
第二日,道长去世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
收到音讯的诸葛家众人面面相觑,看着躺在摇篮中酣睡的诸葛玉寰,一时间心乱如麻。
至于“需仙人为其改命”他们是想也不敢想的,毕竟,当前那些来自于高天之上的修士仙人们的身影在这个世界中已经遍寻不到——
在修真界和人间界的通道刚被封闭的时候,每隔十年百年也曾会有仙人乘飞舟降世,寻觅一些资质上佳的的修道种子带回上界;可近百年来,下凡的仙人愈来愈少,最终变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和修仙画本中的传说。
若非史册典籍和那些修仙家族的家中族谱本纪中的文字确实证明了仙人的存在,怕不是整个人间界都会将那些仙人看作人们想象而出的产物。
那么,便只能寄希望于道长所说的寺庙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诸葛玉寰渐渐长大,果然有着堪称仙人转世般的聪慧机敏。
他一岁能言,三岁开始研读兵法典籍,五岁便能将诸葛传家木仓法耍得有模有样;且在习得当年道长留下的那本功法后,他的力气就开始变得大得异于常人,比一般的同龄孩子还要高壮得多,称得上健康无比。
可即便如此,诸葛家仍然遵循着每年都带他去寺庙久住的规则。
而且,随着距离他的十六岁生辰愈来愈近,家中的长辈更是延长了他呆在庙中的时间,只除了新年除夕当天让他下山回家和亲人小聚,其余时间全都将他拘在山上。
对此,孩童心性、思念亲人的诸葛玉寰也曾有过抱怨,但还是无法动摇想要保护他的家人们的决
心。
“再忍一忍,忍过十六岁就好啦。"对此,他的母亲柔声安慰道, "总共算起来也没几年了,到时候死劫一解,你自然就可以下山和我们长长久久地团聚……"
“正当如此。"
;他的父亲也在一旁点头应许,不过随即补充道: “只是在你十六岁那年,切记整年都不可离开寺庙!哪怕是离开一日也不可!"
哈。长长久久地团聚..
亲眼目睹了大火连日焚城的诸葛玉寰不顾寺院庙祝的阻拦,在火焰停息的第二天就收拾行囊下了山,并在山脚下遇到了前来寻他的诸葛家的残兵旧部。
不在寺庙中避世就会遇到死劫?他倒是求之不得——
在亲人全都死于大火的那一刻,诸葛玉寰的心就已经死了一次。现在活着的,只是一具徒留执念驱动的躯壳罢了。
太大大大太大大大大大
手持父亲留下的虎符,这位少将军收拢残军、在变成一地焦土的城中鲨了个七进七出,将那些留在此地的零星叛军几乎屠尽、用他们的脑袋立起了一座硕大的京观,为满城的百姓并家中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