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轻型迫击炮,不如说是掷弹筒。
因为这个炮没有架子。
这种2英寸迫击炮结构很简单,一个炮身和一个背座板,另外炮筒上那个瞄具也是单独分离携带的,跟小鬼子的掷弹筒差不多。
另外这迫击炮不是固定击针,换句话说就不是从膛口塞一枚炮弹落下去就能直接发射那种。而是在炮身底部右侧有个叫Firggrip(发射握把)的圆环,当膛内有炮弹时往后拉这玩意实现击发。
而且按照英军手册上的说法,这类迫击炮的主要任务是打烟雾弹以掩护部队进攻。
这种2英寸的迫击炮,这个地下弹药库里有着12门。
让李莽看重的不是这12门2英寸迫击炮,而是6门3英寸迫击炮,也就是英国版的81迫击炮。
有了这六门迫击炮,接下来就算是跟日军遭遇,也有了较强的还手能力。
而且炮弹也很充足。
这个地下弹药库里,除了这18门各型迫击炮以及炮弹外,还有一些步枪以及子弹、手雷这些。
其实对于步枪,李莽部并不缺,因为他们人少,之前就每人背两支步枪。
加上从小鬼子这边缴获的武器,步枪更不缺了。
这还只是
这个残存仓库的收获,整个英国人据点的收获更多。
当然日军贡献很大。
除了武器弹药外,还有那一百多辆自行车以及详细的缅甸地图。
其实对于地图,李莽从英国人那里抢到了一份地图,十分详细。
这也能理解,毕竟英国人殖民缅甸多年,要是连基本的地图都画不好,这也白殖民了。
不过跟日军的地图相比,还是有些不同。
日军地图其实不如英国人的详细,但是重要的地方都有标记。大部分还是比较详细,主要是缅甸南部和东部,北部就没那么详细了。
这也正常。
而这地图的来源其实也不难猜。
日本在东南亚的侨民不少,这些人大多都带着政治任务,包括把所在地方的地图画出来,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不重要。
在中国境内,日本就是这么干的。在日本侵华之前,那些日本人可是在中国境内活动了几十年,甚至是国民政府的军事地图都不一定有日军手中的地图详细。
说起来也是可笑。
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意外收获。
倒不是武器弹药,而是钱。
黄金和英镑。
自然不可能是英国人留下的,英军撤退前,肯定会把值钱的
东西带走。至于武器,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算了。
在敦刻尔克,英法联军为了撤到海峡对岸的英国,丢了多少武器装备?
对于英国来说,人最重要,武器没了再造就是。
此时英国的工业能力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英国能比的。
虽然丢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此时的英国工业制造能力可以排到前三,甚至是仅次于美国。
空军方面,二战中,美国生产了32万架军用飞机,英国生产了17万架(含英联邦),苏联生产了14.4万架,德国生产14万架,日本生产6.2万架,意大利生产1.3万架。
海军方面,美国生产了150余艘航母、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49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203艘潜艇,几万艘各种登陆舰艇以及几千万吨民用船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英国也不弱,二战中英国生产了50多艘航母(不含美国援助30多艘)、6艘战列舰、102艘巡洋舰、291艘驱逐舰、238艘潜艇在内的890艘各型主战舰艇以及数量庞大的辅助舰只。而日本也生产了17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6
3艘驱逐舰和147艘潜艇。
陆军方面,美国仅仅在1941年—1945年,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万辆各类军用车辆、37.2万门火炮。英国生产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6万辆军用汽车、124877门火炮,而德国生产了5万余辆坦克、34万辆军用汽车、15.9万门火炮。
这样来看,其实英国在二战的工业能力仅次于美国。
当然,这是加上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产能。
所以丢一些武器弹药,对英国来说并不算什么。
因此这意外之喜的黄金和英镑则是来自日军的缴获,基本上是从英国人和缅甸华人那里缴获的,缅人比较穷,加上是盟友,日军还是没做的太过分。
缴获的黄金一共有五十多根大小不一的金条,英镑则是有超过五万。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那五十多根金条可是有二十多斤,也就是二十几千克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