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女生耽美>1890东南亚之王> 第九百四十八章 准备进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四十八章 准备进攻(2 / 3)

达尼尔海峡战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集团军是奥斯曼人最精锐的部队,约十八万人。”

“除开这十八万人,奥斯曼人可动用的野战部队只有二十万左右,还分布在三条战线上。”

“如果我们能占领开塞利到安卡拉一线,形成一道隔离网,主力部队就能在击败奥斯曼人后,从容的对奥斯曼人展开追击。”

“如此一来,也打消了奥斯曼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可能,也能极大的削弱奥斯曼人的反抗能力。”

“而即便奥斯曼人准备支援艾因塔布及东部的奥斯曼帝国陆军,他们也无法越过我们在安卡拉——开塞利一线构制的防御阵地。”

“这样,有效的对奥斯曼人进行切割后,相信主力的压力会小很多,战争进展会加快不少。”

黄正方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又一条线。

奥斯曼人一直在招募人手补充军队的损失,还在德国人的建议下,时不时的送一批人到艾因塔布,熟悉战争,磨炼战斗技巧和战斗意志。

不过,奥斯曼人因为缺乏必备的战争物资,如基础的武器弹药等,而不得不限制队伍的规模,军队补充缓慢。

直到罗马尼亚和俄国相继退出战争,德国和奥匈帝国压力骤降,才能挤出部分物资支援奥斯曼人。

也就是这段时间,奥斯曼人才迅速扩大着军队规模。

不过,这些军队的素质极差,平均每人只进行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只打过三发子弹。

奥斯曼人也知道这些人不顶用,不过前线危急,物资紧张,不顶用也得顶上去。

而这些,华夏帝国通通清楚。

“越过山脉,要保证突然性,重武器必然无法携带。”

“且冬季寒冷,春季湿润,最快也要到明年夏季,重武器才能通过山脉抵达前线。”

“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

郑磊点了点头,黄正方和郑尚青不愧是他手底下最有想法的青年军官,作战计划处处体现了一个险字。

但这正是他要的,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自古以来,兵出险招,都是一个中性词汇。

华夏帝国的军官培养太急促了,虽然经历了多次战斗,但是几乎每一次战斗,装备水平和战斗方式都有极大的变化。

例如第一次南日战争时,是堑壕战的前身,南华帝国用机枪将入侵加里曼丹的日本人给围死了。

而第三次南日战争,也就是华日战争时,战斗方式已经变成远海封锁,步炮协同了。

快速迭代的战术和装备水平,让华夏帝国的军官们只能按部就班的通过参谋部拟定的稳妥计划进行战斗。

兵出险招,在华夏帝国大部分军官脑海中都没有这个意识。

“报告,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全部由轻步兵在空军的掩护下进行攻击,不携带任何重型武器。”

“大炮也只携带76毫米山炮,即便是37毫米野战炮也不携带。”

黄正方和郑尚青对视一眼。

76毫米山炮也叫76毫米步兵炮,是榴弹炮的一种,身管较短,重量较轻只有几百公斤,拆开能由炮班扛着走。

这种便携式步兵伴随火力,没有加农炮强大的射程和破甲能力,但是对付普通的野战工事,精准命中的话,其威力足够保证摧毁。

只是,曲射炮的操纵难度和精准度的确比加农炮低,中近距离上,加农炮能直接瞄准直射,精准度比步枪还强,破坏力也更大。

但是,黄正方不需要这些。

“我已经听说了空军在泰国的战斗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如果我们能集中足够的飞机,一定程度上能取代炮兵的作用。”

“只要取的第一阶段突破,攻破了开塞利,接下来奥斯曼人要么调动手中的精锐部队前来抵抗,要么坐视战役失败。”

“而一旦他们调动手中仅剩的精锐部队……”

黄正方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第一集团军标志上画了个箭头,指向安卡拉——开塞利一线。

“这样,海军就能趁机进攻加利波利半岛,或者强渡达达尼尔海峡,二者都将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郑磊听到后不住了点头补充道。

这才是他想要的辅助部队,而非那种一个劲儿围绕着艾因塔布展开的,毫无生气的计划。

这样的计划其实很正确,围绕着艾因塔布打,能保证尽快攻下艾因塔布。

但问题是,即便没有这支在艾因塔布后面的部队,郑磊也不觉得艾因塔布能挡住他的进攻。

这些个日子,华夏帝国陆军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整,战斗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集中兵力打固然稳妥,但是这样四平八稳的战斗方式光让比雷吉克方向的军队就能打完。

投入阿达纳方面的集团军,完全就是浪费。

再说了,奥斯曼尼耶及海湾东部也有两个军的部队,用来辅助进攻已经完全足够了。

他需要的是,加快战争进程的方式。

“黄正方少将,经战区司令部推荐,总参谋部批准,陛下同意,特任命你为第十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