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鄙人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这几天下来,我们在街道和小巷中都没有看到乞丐以及无家可归的人员,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惊叹。 据我所知,贵国十几年来遭遇了干旱、国内大规模造反等许许多多非常不利的事件。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虽然这里是贵国首都。 但也不应该有这么整洁的市容和安定繁荣的局面,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在陈奇瑜的特别吩咐下,方用之所乘坐的四轮马车坐着荷兰两名特使。 以及他本人和黄姓通事,黄安,而埃特罗和他的扶手则是乘坐另一架马车。 车上只安排了一个司宾署的书办陪同,并且没有通事。 “呵呵,此事说来话长,既是贵使相问,那本官便简短解说。 贵使所言不差,我大明十余年来却是面临天灾人祸不断侵袭,困厄时几有倾覆之危。 不过,幸运的是,我皇乃不世出之英主,奇招妙计迭出。 短短数载之内便将危局变为盛世初现之状。 而今之现状只是刚刚开始,整个京师,不,整个大明,上至官绅,下至黎民。 举国之人尽皆相信,我皇明之将来定会远胜盛世之汉唐,国人之生活必将会更胜今夕! 至于贵使所询乞儿流民之事,本官也不瞒贵使。 就在三年前,我大明北地各个州府县城,都是流民遍地、哀嚎遍野之况。 其情其景令人不忍直视,而京师也是难逃此等境地。 不过,随着境况之迅速好转,我皇遂下旨,各地官府在妥善安置流民之余,将老弱幼小之人收容于养济院中。 由圣上自內帑出银,养育此等孤苦无依之人。 此一点基本杜绝了路有乞儿之状。 老刘,去城北养济院!” 看着范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维特将信将疑地神色,方用之看看天色还早,于是直接吩咐车夫直驱设在城北的养济院。 事实胜于雄辩,这帮西夷居然不信,老子今天就带你去开开眼! 当因为气温还高而卸去车厢,只留顶棚遮阳的四轮马车隆隆驶入一座占地宽广的大型院落中后。 方用之当先下了马车,一名身穿身穿绿色官服,远远看上去像一只蚂蚱的官员正在疾步匆匆赶来。 身后还跟着两名身穿布袍的随从。 “呵呵,方署丞有礼,今日这又是带着何处番夷前来瞻仰我院? 嗬,这等番夷下官还从未见过,未曾想到番夷还有如此高身量之人。 只是这红胡子绿眼睛,身上服饰鞋帽怪异无比,怎地有些像山海经里的妖怪?” 从来人说话的语气中便可以看出,此人与方用之极为熟稔,话语中多了些随意亲切,少了官场那种虚伪的寒暄。 “哈哈!老张你这张臭嘴,幸亏这些西夷不懂我大明官话,不然听你如此编排,说不定就怒了! 这次来的不是南洋番夷,是西夷,隔着咱们有数万里之遥。 这回是特地觐见圣上来着。 他们见到京城街面上无有乞儿流民,有些不相信,我就索性直接带他们过来长长见识。 叫这些西夷看看,我皇明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子民的!” 随着大明局势的彻底稳定,前来朝贡的外邦小国时节越来越多,为了向他们展示大明宗主国礼仪之邦的风貌。 奉朱由检之命,司宾署经常带人前往几处养济院参观,让这些番夷感受大明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人文关怀。 而这处养济院方用之来的最多,时间长了便跟养济院主事张立用成了熟人兼朋友。 “成!反正这些番夷我也见多了,咱还是按照原先那套程序走一遭吧?” 张立用一边打量着正在用好奇的目光四处观瞧的几名西夷特使,一边不以为意的笑呵呵地开口问道。 “好!就照老样子走一遭,老张你头前带路!” 说罢,方用之吩咐一声,黄安赶紧把范布隆霍斯特等人招呼过来…… 张立用上前与几名西夷见礼之后,一行人跟在他身旁,一边听他介绍,一边开始参观这所大型的养济院。 这所养济院坐落于京城东北方向,占地约有二十亩左右,建有用于安置流浪人员的两层屋舍六百余间。 可以收纳近千名无家可归的老弱病残人士,目前院内共收拢了五百余人。 这五百余人都是丧失了劳动能力者,其中残障人士有一百余人,其余的都是年过六旬,或者不足十二岁的幼童。 养济院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