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武信很不想承认,却不能否认事实。 以武信所走的路,魔族遗脉的董军,确实是最佳人选,远胜人族。 首先,武信走的是武道之路,这是偏向肉躯的大道,说是炼体的一种也不为过。 天生肉躯强度更胜普通人族的魔族遗脉,自然更适合走武道之路。 其次,魔族遗脉的董军,基本嗜血好战,又是军卒的最佳人选,特别是武信的信武卫。 再则,拥有“永恒传承”的武信,魔族遗脉是最佳人选,而且武信不怕董军背叛。 还有“郿坞”财宝资源,势力所需军卒,董军人才底蕴等等…… 无论从哪方面看,魔族遗脉其实都是武信的极佳目标,不管是个人,还是军队,或者是势力等等。 武信若能降服董军,自是一举多得。 一举爆发,镇住全城后,接下去的招揽、安抚和降服等事,就顺利多了。 此时的“郿坞”,只是个董氏原来在执掌,并无董军重要人物。 董卓帐下大将,要么征伐在外,正兵发新都,准备为董卓报仇;要么留在新都,却被吕布、魏蜀吴等强者重点关照,著名将领基本被杀,包括董卓女婿兼大将的牛辅;要么自恃有些实力,早就逃走,岂会回“郿坞”这个注定会被关注,基本是无处可去之人的最后选择。 简而言之,除了财宝资源和董军外,接受过程中没出现什么大的变故,却也没武信有兴趣之人,连个天骄都没有! 也对,最低级的天骄,智慧也不低,丝毫不下于普通天才,早就跑了,哪会傻得留在“郿坞”,等董军仇人算账?! 更重要的是,武信和董卓之前确实关系不错,直到“群雄讨董”时才关系破裂,但也有那么一份故交,曾经对董军“留情”过。 相对其他势力,董军自然更愿意信任和投靠离皇了! 人称襄阳二皇的月婵皇貂蝉,可是拜月教此代圣女,也是魔门中人。 拜月教本就是魔门传承宗派,只是较为低调和孱弱,此代随着拜月圣女崛起,才离开西北,把发展重心放在襄阳十八府而已,这也算是自己人吧? 至少月婵皇和拜月教的存在,说明离皇武信并不歧视魔门,总比那些随时可能“除魔卫道”的势力,好得多了! 烈日中升,夕阳染霞。 事情进展颇为顺利,在独孤伽罗、貂蝉等人劝说下,本就群龙无首、惊慌绝望的董军及子民,很顺利就降了。 短短半天时间,诸事就处理得差不多,连“郿坞”也被拆解成数以十万计的“碎片(是成品法宝,只是‘郿坞’的组件而已)”,效率惊人,确实是双方齐心协力。 对董军来说,是怕仇敌找上门,节外生枝。 对大离来说,是怕其他势力反应过来,要来分一杯羹。 明月升空,繁星点缀时,“郿坞”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片人去楼空的建筑,还有遍地的杂物。 原“郿坞”中的近两万噬血甲士,三十几万董军,还有高达一千三百多万的西北子民,化为一片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人潮,缓缓离去。 噬血甲士和董军还好,形成速度不慢,不用武信方催促,自己也想快点离开。 西北子民虽然也想尽快离开,无奈人数太多,又基本是平民,想快也快不起来。 幸好武信等人此次是有计划北上,若无意外,众人无需前往天都,只需南下抵达武关,行程速度就会飙升。 此时,荀彧、张曼成等人率领的襄阳船队,应该已经在武关之畔,襄阳五水中的丹水的尽头,等待了! 只要众人抵达,便可乘坐船只,顺水南下直抵襄阳十八府,那速度自然比一大群平民慢慢走快无数倍了! …… 新都南面,巴蜀山区边沿。 漫山遍野的人潮,延绵数百里之广,走近路南下了,还是足足近半个月,方才抵达巴蜀山区边沿。 照这速度,估算得一两个月,才能跋山涉水,抵达武丹码头(丹水尽头,武关之畔)。 幸好此次武信早有安排,否则走陆路的话,估计三年都不一定能走不到襄阳十八府,这就是大汉天朝,幅员辽阔,交通不便,特别是平民百姓。 如果是修士,那速度自然快得多了! 武信又不是圣母,之前已经耽误了三年,自然不可能再为一群西北子民,再耽搁三年,到时黄花菜都凉了,还谈什么争霸天下?! 即便如此,武信还是担心,这一两个月出什么大的变故。 别忘了,巴蜀山区可是属于大蜀皇朝的疆域。 虽然大离皇朝和大蜀皇朝,表面上没什么冲突,颇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