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从百户官开始> 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房花烛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房花烛夜(1 / 4)

朱厚照闻言嘴角露出几分讶异之色,看了皇后一眼微微沉吟道:“不曾想皇后竟然还想着这件事!” 皇后夏氏闻言白了天子一眼,娇嗔一声道:“李卿对陛下可是有着救命之恩的,又是陛下你最信任的臣子,妾身自然是要关注几分的。” 朱厚照笑道:“那依皇后之见,李桓大婚,你我帝后又该赏赐一些什么才好?” 夏氏依偎在朱厚照怀中,一双凤目之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道:“金银奇珍之物,想来李桓也是不缺,以妾身来看,不若赏赐李桓那两位妻子各自一份诰命。” 朱厚照闻言忍不住笑道:“皇后所言甚是,朕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李桓身家可是一点都不差,这两年他抄家所经手的金银多达千万两之巨,什么样的奇珍异宝没有见过,单单是朕所知晓的,李桓他从中所得到的好处就不下数十万两之多。” 夏皇后听了天子的一番话不禁睁大了眼睛,红唇张开,脸上满是愕然之色,下意识的道:“啊,李桓他竟然也是一个大贪官?” 听夏皇后这话,将皇后的反应看在眼中,朱厚照不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边大笑一边点头道:“不错,李桓那就是一个大贪官啊。” 夏皇后不禁有些疑惑的看着朱厚照,而朱厚照伸手在夏皇后的鼻翼之间点了一下道:“皇后是不是奇怪,李桓贪墨了这么多的财物,朕为什么不予理会?” 皇后下意识的道:“想来是陛下念在李桓对陛下有救命之恩,所以纵容……” 朱厚照摇了摇头,却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话题一转冲着夏皇后道:“明日便以你我二人的名义下旨,册封张槿、朱琳二人为一品诰命夫人,赏龙凤玉佩两对、蜀锦百匹……” 虽说不赏赐金银之物,可是如果单单只是敕封诰命夫人的话,就是朱厚照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多多少少又赏赐了不少的财物,当然财物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凑个数罢了。 正月初八日 整个猫眼巷挂满了红灯笼,红色的绸缎铺开,一路红妆,尽显喜庆。 身为天子宠臣的李桓同英国公府、成国公府两大国公府结亲,这可以说是京师最为轰动的大事。 这一日,就见英国公府、成国公府两大大明朝最为顶尖的国公府中门大开。 一队队身着红妆的家丁仆从抬着一个个的箱子,连绵不绝,鱼贯而出。 英国公府之中,一道道身着红色喜庆衣衫的家丁仆从带着英国公府陪嫁的嫁妆走出,声势可谓浩大。 从第一名抬着嫁妆的仆从走出,足足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仍然有仆从还在连绵不断的从英国公府走出。 原本闻讯而来看热闹的城中百姓从一开始的惊叹,到如今可以说是早就看的目瞪口呆了。 英国公府这陪嫁的场面实在是太惊人了,只看这规模和架势,单单是家丁仆从怕是就不下数百人之多,再看那陪嫁之物更是一箱子接着一箱子的抬出。 人群之中,有人看到这一幕,不由惊叹道:“十里红妆,这就是传说中的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吗?不,就算是传说中的良田千亩、十里红妆也无法与之相媲美啊。” 传说中富贵之家嫁女,陪嫁之物极为奢华丰盛,以至于送嫁的队伍足足绵延十里,不单单陪嫁金银首饰等物,还有陪嫁良田千亩,所以民间往往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某家嫁女之盛况。 但是那等场面可能是民间嫁女所能够见到的最大的场景了,但是相比现在他们所看到的英国公府嫁女的声势浩大来,简直就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英国公府可是号称大明勋贵第一,历代英国公都是深受皇家倚重的勋贵第一人,英国公府的底蕴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英国公府嫁女虽然也陪嫁许多的嫁妆,声势也不小,但是也从来没有像这次这般的声势浩大。 一方面是因为此番结亲的对象乃是李桓这位天子重臣,另外一方面未尝没有同成国公府争锋的意思。 毕竟李桓此番不单单是要迎娶张槿,更是要迎亲成国公府的朱琳,两大国公府嫁女,就算是两家不想相互比量争锋的话,怕是背后也会被百姓们所议论。 既然如此,身为英国公府的张仑直接便下令,竭尽英国公府所能,务必要将这一门亲事办的足够声势浩大,不管如何都不能够被成国公府给压下去。 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英国公府的脸面问题,所以说才催生出了眼下这般的浩大场景。 从英国公府到李桓所居的猫眼巷,距离也不到十里,然而英国公府派出的送嫁妆的队伍便连绵近十里,可以说是从英国公府到猫眼巷,宛若一条红色长龙一般,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十里红妆。 英国公府这边动静惊人,然而成国公府那边也是丝毫不差,成国公府同样也是一开始便想着要在送嫁的声势上尽可能的压英国公府一头,所以说成国公府送嫁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声势惊人。 同样是连绵十里的送嫁队伍,如果说从高空望去的话就会发现,这一日两条红色的长龙,带着无限的喜庆,横亘在英国公府、成国公府、猫眼巷之间。 如此景象可以说是京城百姓生平仅见,毕竟像这样的情形,还真的没有几家这么搞过。 就算是当初身为太子的朱厚照成亲之时,也没有这么大的动静,毕竟皇家更讲究一个庄重,不可能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否则就有奢靡的嫌疑了。 但是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却是不怕,他们可是百年的公侯之家,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和动静来,就算是朝堂之上的言官们也是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暗暗感叹两大国公府不愧是百年传承的公侯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