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这话一出,群臣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貌似改革失败的例子真不少。 “魏叔玉此言听起来很厉害,可光从他的诉说中,就有许多改革失败的例子。” 面对李世民的威压,李恪亦是半点无惧。 “为了大唐江山着想,儿臣斗胆,恳请与魏叔玉在殿前辩论!” 李世民的脸色这才稍显缓和。 毕竟李恪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大唐。 当即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准。” 有了李世民的认可,李恪看向魏叔玉,和煦的笑了笑。 与崔义玄不同,李恪的语气很舒服,但听起来却没有那么犀利。 就好似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叔玉。” 李恪笑道:“别怪本王反驳你的言论,都是为了大唐。” “蜀王殿下但说无妨。”魏叔玉颔首示意。 “就以你说的吴起变法为例,楚悼王在世时,吴起可以全力改革,可楚悼王去世后,这项改革便被终止,那么改革的意义又在哪里?”李恪笑着说道。 魏叔玉想了想,然后回了一句令李恪傻眼的话。 “改革的意义当然在于改革啊。” 魏叔玉漫不经心的回道:“吴起改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他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才被杀害,这只能说时不待他。” “若是楚悼王还在,谁敢动他?” “就以我大唐为例,只要陛下在位一日,我魏叔玉就可以在朝堂畅所欲言。” 说话间,魏叔玉对着李世民一躬身。 李世民颇为受用,不由挺直了腰板。 这一天天的,某些时候老魏、小魏还是挺懂拍马屁的。 下次小鞋就给你少穿一双。 “可这改变不了吴起改革失败,所有一切都是一场空。”李恪淡然的回应一句。 “蜀王,你搞笑呢吧?” 魏叔玉见对方还要扯吴起的事,顿时也来了脾气。 “吴起变法后,楚国国力强盛,诸侯畏惧,这还不足以证明改革的强悍?” ”还有你说一场空?” “都名留青史了,这叫一场空吗?” “后世人可以从吴起变法中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何来一场空之说?” 随着魏叔玉的侃侃而谈,群臣不由叹了口气。 这嘴皮子…… 估计蜀王很快也会败下阵来。 可就在众人这么想的时候,李恪又丢出一个重磅炸弹! “那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孝文帝去世后三十多年就灭亡了,是不是就代表着他改革失败了?” 此话一出,群臣尽皆寂静无声。 连魏叔玉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 改革失败,王朝灭亡。 这可是大忌,一个回答不好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甚至于王朝更替乃是自然现象,这种话都不能讲! 魏叔玉沉吟了一会儿,才平稳的说道…… “孝文帝令鲜卑族汉化,拥有极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可北魏为什么亡国,我想朝堂的诸位应该都清楚吧?” 魏叔玉看向群臣。 群臣沉默不语。 北魏灭亡距现在不过百来年,这些事情他们从自己的父辈、祖父那自然听过。 甚至于很多官员的父亲、祖父,都是在北魏当官的。 “其实北魏为何灭亡并不重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国家体系,让国家更加趋于强大、稳定!” “正因为有缺陷才去改革,改了还有缺陷,当然是继续改咯。” “他后世子孙没那个能力,怪谁?” “孝文帝33岁就死了,总不能怪他死的早吧?” 群臣无语。 魏叔玉此番言论虽有点泼皮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没多大问题。 北魏亡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六镇起义。 而六镇起义是鲜卑族人发动的。 这算是孝文帝同化汉族后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孝文帝还在世,这个结局可能就不同了。 “你还有话说吗?” 魏叔玉看着李恪露出调侃的笑容:“接下来你是不是又要说王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