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行文风格依旧轻松幽默,但又不是《少年刘维之烦恼》的黑色幽默。
故事的核心是‘选择’。
高中的第一次选择,文理分班。
这其实也是影响很多人一生的一次选择,作为‘过来人’,即使曾经没能更进一步去上大学,毕竟再世为人,见多了,感受也比真正的十六七岁少年要更加深刻。
因此,这一篇,苏杭甚至还有一点额外的野心,希望能给诸多‘同龄人’一些参考,而不再像大部分人那样别人如何我就如何地随波逐流。
至于灵感,则是某个妮子上次和自己说,高二不打算学文了,要改理科。
还强行给自己灌了碗傻子鸡汤。
苏杭,Run!
苏杭当时其实很感动,也计划在这篇小说里稍稍引用一下。
艺术来源于生活嘛。
重新翻了一遍刚刚头脑风暴的两三页灵感和提纲,苏杭最后在首页填了一个反复斟酌后的名字:《花季如此这般》。
花季,这个词在后来已经太俗。
这年代还是很新鲜的。
就像《林清和许白》中对‘许白’其实是幻想人物的构思,在后来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类似设定,大部分人已经不会觉得新奇,但放在1995年的现在,苏杭相信,绝对可以惊到许多人。
确定思路,苏杭并没有立刻落笔。
收好眼前的小32开作业本,苏杭换了另外一个同样的本子,抽出书桌上一本《安徒生童话》,开始今天的阅读任务。
说起来,苏杭办了借书证,这些天却一本书都没借,目前都在仔细重读自己本就拥有的一些书籍,核心还是在锐化的记忆基础上,加深印象,尽量留住重生后那一份无形的‘财富’。
第三篇小说《少年刘维之烦恼》能用上《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梗,也是最近读书的结果。
身体里装了一个中年灵魂,当下阅读《安徒生童话》,苏杭却并不觉幼稚,或者无聊,反而每个故事,都如同在欣赏一副鲜艳明亮的水彩画,让人身心都跟着愉悦。
沉浸在故事里,偶尔摘抄记录,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外面有人说话。
苏杭本来不打算理会,听出是洪伯的声音,思绪顿时中断,站起身,来到门外向下看去。
正在和母亲说话的洪伯见苏杭出现,笑着抬了抬手中的老式竹编鱼篓:“苏杭,今天收获不错,给你家两条,让你妈中午给你打个汤。”
苏杭也笑着回应:“谢谢伯父。”
“看孩子都同意了,就收下吧,”洪伯又转向母亲,等何芬终于用脸盆接下两条巴掌大的鲫鱼,才又问:“全民是去机械厂帮忙了吧,听说最近有个大单子?”
何芬捧着脸盆,点头笑道:“是啊,临时的一些活儿。”
“你家也不用急了,化肥厂消息越来越多,复工不会太远,”洪伯说着,还朝楼上示意:“何况还有这小子,全校第一啊,多出息,都说他这成绩,将来出国都没问题。”
何芬听洪伯这么说,笑容更多,却谦虚道:“也就这一次考好点,离高考还两年呢,说不准。”
“哪说不准了,这两天不正高考嘛,两年也就一眨眼。”
这么又说几句,洪伯告辞,向东边自家走去。
苏杭一直站在楼上看着,想要插话,却不知如何开口。
“看你洪伯多好的人,钓了鱼总能想到街坊,”何芬目送邻居离开,回身,见儿子站在楼上发怔,想起苏杭过去几天早出晚睡,又心疼起来:“小杭,下去跑跑,别老是待楼上了,学习哪有个头的?”
苏杭回过神,应了声,就要回屋。
何芬见儿子如此,也不勉强,却又喊住:“你爸也不在家,这鲫鱼……家里还有块豆腐呢,鲫鱼炖豆腐,咋样?“
苏杭点头:“中。”
然后回到屋内,坐在书桌前,有些发呆。
曾经……
记得这一天,洪伯应该没去钓鱼,也没有送鱼的事情。
显然还是自己这只重生‘蝴蝶’的影响,历史又发生了一些改变。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下午的事情,也不会再发生。
至少不会再那么激烈?
激烈到好好的一家人,转眼就傻了、死了、散了。
这次……
最好真的改了吧。
回过神,苏杭继续开始阅读面前的《安徒生童话》。
白雪皇后里。
女孩的歌声让男孩落泪,融化了冷漠。
从此幸福。
直到鲫鱼炖豆腐的香味传来,母亲喊自己吃饭,苏杭才下楼。
饭后没有午睡,苏杭找出化学暑假作业,开始做题。
这次却无法全身心投入。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