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愈韩侍郎(吏部侍郎),后又感叹自己年老,无法与后浪争先,连自己都搭进去夸赞王安石可见对其之赏识。 王安石也回了欧阳永叔一首诗,“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意思是对孔孟之道四书五经我还是有心想继续努力的,但对于诗词文章方面吧,就这样吧。引申一下就是,老子是想要去当官拯救世界的,文学家什么的随它去吧,志本不在此。 后朝廷“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转年,朝廷又任命王安石参与修《起居注》,王安石“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乃受。” 一个修起居注的工作都推辞了□□次才接受,王臱都觉得自己父亲这股子拗劲真是绝绝子,不过这股子拗劲,这坚定的毅志,也正是变法人所不可或缺的。 不久后,又任命王安石直集贤院,同时度支判官的职务不变,审查京城刑狱案件,这次王安石竟然没有推辞,朝中士大夫都不用再和王安石辞啊受啊的来回周旋,惊奇之余觉得高兴极了。 此时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是王安石的上司。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意思是“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包拯在朝中也素以廉洁公正、刚毅决断、直言敢谏闻名。王安石对包拯这位前辈印象也是不错,两个犟脾气怼到一起共事,竟然也还算是愉快。 对于从小看着《包青天》、《新包青天》、《少年包青天》和《三侠五义》长大的王臱来说,对包拯就有着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每次有机会总想凑过去看看,王臱见到的包拯既不是黑面头顶上也没有月牙,看上去就是个慈祥的大叔。 包拯看到这个和自己孙儿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探头探脑的打量自己,不但不恼,面色也和善了不少。王臱就大着胆子跑上前来,想近距离看看这个火了几百年的巨星男主。可还没抱上偶像大腿就被自己爹爹一把抱起,爹爹王安石的胡子乱蓬蓬的,扎的臱儿痒极了,被抱住了也不老实,在爹爹怀里蛄蛹着。 “哈哈,小女顽劣,让大人见笑了。” “无妨无妨,哈哈。” 入夏不久,王安石的好友,孩子们在常州的老师,也是算的上是王安石连襟的王令,足疾日笃,在给王安石的信中写道“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随着暑气渐重竟至卧床难起。 王令,王逢原于嘉祐四年过世,也没能为孕妻吴氏留下什么家产。吴琼心疼妹妹,王安石痛惜挚友,王安石就向包拯告了假带着全家去吊唁挚友王令,亲作墓志铭3,又写下了《思逢原》等诸多诗作4。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不久之后,王安石的五弟,时任太平州当涂县主簿的王安世也因病猝然离世,去世时还不足而立之年。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 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秫黍冥冥十数家,仰视荒蹊但乔木。 冰盘羹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尔来百口皆年少,归与何人共此悲。” 临近新年,王安石又领了伴送契丹贺正旦使回国的差事6。出使辽国,对王安石来说也是第一次,虽然只用到边境上,但对王家来说,家中主心骨要出这么大一趟远门,在妻子眼里王安石也不算是个会照顾自己的,全家人整个新年都也都没怎么安生过,整个王府都浸在了准备着王安石节后行程的匆匆气氛中。 王安石的大妹妹王文淑年节也来省亲。孩子们都蛮喜欢这个姑姑的,虽说也是个三十五岁的中年人了,但却似乎比年轻时候更柔美从容了些,虽说封了长安君也算是贵人了,气度却还让人感到的不是雍容,而是端丽中透着些英气,浅笑中含着些洒脱。 王安石与这个妹妹年龄最是相近,小时候妹妹也曾想现在的臱儿缠哥哥们一样缠着王安石,如今张奎外放做官,王安石与妹妹已是三年未见,没成想这次见面竟是因为弟弟的丧事,两人一见面就聊到了深夜,倒是王安石的话比妹妹更多些。 臱儿炸听姑父这名字总觉得熟悉,好像是在《封神演义》还是哪里见过,小说中叫奎的往往都是五大三粗的,满脸胡面带横肉的凶相,可没成想自己这位姑父倒是个俊俏书生,夫妇俩都是人到中年,姑父看起来却还和个青年一样,续了须也不嫌老,长身玉立,还是个翩翩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