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 汽笛长鸣,水雾滚滚。 奔驰了三天的蒸汽列车,总算在余晖欲坠的傍晚驶进了沪市火车站。 甫一停稳,一节节封闭的车厢门便在推搡与喧嚣中打开。 绑着两条及腰大辫子,颇有些蓬头垢面的蔺葶憋着一股劲儿,扛着包袱顺着汹涌的人流挤下车。 月台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并不比车厢内宽敞几分,她没敢杵在原地碍事,又艰难的往外挤了挤。 直到离开人群,才将包袱放下,学着身边的旅客,将双手揣进袖子里,一屁股坐在包袱上,呆看着从窗口往火车上攀爬的旅客们,渐渐飘远了思绪。 想不通!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蔺葶依旧想不明白。 为什么只是睡一觉的功夫,一切都变了。 她不再是2023年的高中英语老师蔺葶,而是生活在1967年的新婚逃妻蔺葶。 唔...严格来说,还是个卷款跑路的逃妻。 思及这背后的故事,蔺葶只觉脑袋发涨,忍不住再叹一口气... “同志?这位女同志?你没事吧?需要热水吗?” 清脆爽利的女声冲破周围的嘈杂,传进了蔺葶的耳中,她回神,抬眼就对上了一张温和的笑脸。 视线再往下,看清对方手上拎着的大号烧水壶时,顿时顾不上旁的,连忙应了声:“需要的,需要的。” 说话间,她已经从包袱中翻出茶缸站起身接水,并温声道谢:“谢谢你啊,同志。” 也是切身体验后,蔺葶才知道,这个年代的火车储水不够、用水更艰难,所以每当抵达一处站点时,都会有工作人员提着烧水壶分发开水。 见女同志有了些精神,工作人员也没多问,倒了水,留了句“为人民服务”后,便走向下一个已经递出茶缸的旅人。 见状,蔺葶又坐回了包袱上,双手捧着茶缸小口喝了起来。 蔺葶怕冷,温开水入喉的瞬间,忍不住舒服的眯了眯眼,就连浑身的疲惫都好似松快了几分。 她其实挺想趁机多歇息一会儿的,几天硬座坐的骨头疼。 但她更清楚天色将暗,落脚的地方还没寻到,实在不是放松的时候。 所以等喝完水,便拎上包袱往外走去。 = 六十年代末。 沪市已经有了‘乌龟出租车’,虽然只是三轮电动,却也拯救了蔺葶。 2毛钱的起步费,抵达火车站最近的招待所时花了7毛。 在这个一分钱都要掰成几份花的艰苦岁月,大多人宁愿走路,也舍不得叫出租车。 但蔺葶实在累的慌,走路都打摆子。 与其心疼几毛钱,她更心疼莫名遭受这些的自己。 不过前一刻的‘豪横’并没能维持几秒,在登记员告知有单人间、有双人间还有四人间时,又问清楚双人间只接待女同志后,蔺葶很识时务的选择了便宜一半的2人间。 登记员的态度不冷不热,领她去房间的服务员刘大姐却是个热心的。 进入房间后,生了张圆盘笑脸的刘大姐,操着沪市口音的普通话,简单介绍了内里的布置与开水间等位置,又笑说:“如果今天晚上没有旁的女同志过来住,侬就跟住单人间一样。” 蔺葶也是这么想的,她笑回:“谢谢刘大姐。” “客气什么?你一个女同志出门在外也不容易,我看侬那介绍信上写着去部队探亲,去看对象呀?” 习惯了后世的社交距离,虽然不大适应对方的热情,蔺葶还是浅笑回:“是,我丈夫是军人。” “了不得哟!军人都是英雄呀...对了,侬要是想洗澡就去隔壁,招待所旁边有间澡堂,有票1毛钱,没票得2毛。”国民对于军人有着天然的敬意,本就热心肠的服务员大姐顿时更热情了几分。 蔺葶又感激了两句,才问:“请问这附近有打电话的地方吗?” “有的呀,出了大门往右拐,直走一百多米就有一个公用电话亭,早几年还没有这么方便,得去邮局,后头政府有了好政策,咱们市现在有三千多家电话亭咧...”颇为骄傲的科普完,刘大姐又抬腕看了下手表:“今天来不及了呀,老爷叔下班了,侬明早去,早上7点就有人了。” 以为只能去邮局发电报的蔺葶心头一松,有电话就好... 最终,蔺葶也没有去隔壁洗澡。 不是舍不得钱,而是揣着小一千巨款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