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260章 杨廷和父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章 杨廷和父子(1 / 4)

“父亲。”

“坐吧。”

朝廷情况一片模糊。

短时间之内,朱厚熜是两次驳回了杨廷和的意见。一次是关于李承勋的辽东筑城问题,一次是关于河南伊王的事情。这两个事情都是属于国家大事,甚至是政策大战略的问题。可是朱厚熜却驳回内阁首辅的意见。不仅仅是如此,朱厚熜让杨廷和不要管这些事情,而是让杨廷和负责北直隶、河南、山东一带的赈灾这样本来六部侍郎该负责的事情。

之后的事情越来越让杨廷和受到打击。

朱厚熜决定整顿京营。

但关于如何整顿京营,朱厚熜只是和兵部、武定侯、镇远侯商量。在内阁阁臣当中,也只有和杨一清有过交流。完全不问问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的意见。

甚至都没有征求内阁的意见。

因为朱厚熜整顿京营,并不是废除京营,也不是对于京营的归属、编制这些方面进行大改变。而只是对于京营进行调整,京营的编制还是原来的编制,就算是空壳,也保持编制。朱厚熜整顿京营,只是先整顿其中几个团营。

这种调整,只是京营内部的调整,完全不需要内阁的配合。

只要兵部支持就可以。

最近朝廷政策,朱厚熜都没有召开内阁会议,或者是廷议。只是和一些内阁阁臣单独见面,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是跟六部尚书讨论。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

内阁权力增加,内阁首辅地位上升之后,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成为摆设。明宪宗、明孝宗不用说,就是明武宗对待内阁首辅,也没有这样不给面子。而每一个皇帝一旦这样对待内阁首辅,那都是准备换一个内阁首辅。

因此朝廷现在各种风言风语非常多,都在说朱厚熜不满意杨廷和,准备撤了杨廷和的内阁首辅。杨慎也是非常担心杨廷和,所以过来看看杨廷和的情况。杨廷和是老了,看起来精神也很是疲惫。

但也只是如此。

倒也看不出受到多大的打击。

“父亲,皇上和吏部、礼部讨论。想要在边疆地区,一些教育差的省份,照顾一下当地读书人。包括要在五年之内让辽东拥有自己单独乡试资格。”

“听说了。”

杨廷和点头。

朱厚熜为了支持辽东移民,也是为了让更多有实力的,更多诗书传家的家族移民辽东,所以要改革辽东科举。以前的辽东地区,读书人只有科考资格。也就是最前面的几个考试资格,最多可以拿到秀才,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至于乡试,都要去山东考试。

因为之前的辽东只有辽东都司,没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所以辽东没有开乡试的资格。但现在辽东开省,先后成立了辽东承宣布政使司、辽东按察使司,完全有资格在辽东开乡试。不过也不能立即开乡试,因为在很多方面还是缺乏准备。一个省份开乡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样会吸引不少家族。

和后世的高考移民一样。你在南直隶,在江西,在福建,在浙江这些文风很盛的省份考科举,因为竞争太激烈,能不能考上举人真的说不定。但要是去教育基础差的辽东考试,只要有点实力的读书人,成为举人都是轻而易举。只有成为了举人,才有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

学而优则仕,入仕途是读书人最大的愿望。

能够获得举人资格,不知道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而且辽东现在各项优惠政策出台,辽东地区的土地也便宜。在关内富裕省份,你只是一个稍微有钱的家族。可是一旦来到辽东,你就是相当富裕的家族。

“而且皇上跟吏部讨论,对于这些地区的举人增加入仕的机会。如果他们愿意在边疆地区当官,那么机会就更多。”

“吏部是什么意思?”

“不是很清楚。不过我想王尚书应该是不会反对的。”

“也是。王瓒此人,没什么主张。不过那些官员一向是不喜欢去边疆地区,让一些举人去边疆地区当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特别是边疆地区文风不盛,圣人之学传播有限,让这些举人去传播圣人之学,也是一个好事情。”

杨廷和笑笑。

对于让举人去边疆地区当官,杨廷和是很赞成的。这些举人好不容易有机会当官,会很珍惜当官的机会。且边疆地区也需要这些读书人去传播学问。因此这个政策,杨廷和没有异议。

可是对于现在的吏部尚书王瓒是看不上眼。

一个靠着拍马屁上去的,能有什么能力。皇帝说什么,从来不敢随便提出反对意见的。这种大臣杨廷和是看不上的。看杨慎还要说什么,杨廷和开口道:“我和陛下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你好好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掺和这个事情。到外面也不要打听这些事情。”

“可是父亲,现在都说…………”

“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情。用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