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卫所崩溃,屯田崩溃,军饷只能是朝廷支出。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屯田也必须要改革,屯田既然无法给军队提供军饷军粮,就要反过来给朝廷交税。只有这样朝廷才能有足够的收入,支付军队军饷。屯田改革,会成为功在社稷的事情。”
史道自己说的都热血沸腾,可是发现盛应期依旧是没有回应。
立马明白,跟盛应期扯大道理是没有什么用的。盛应期已经不是热血的年龄,不会因为口号,就热血沸腾。所以史道立马转移话题道:“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卫所改革。王总制(王琼)在闽浙两省,新建伯(王阳明)在四川,张璁在湖广,税务总司的姚总司长(姚镆)之前在贵州,他们都进行了卫所改革。虽然改革方案各不一样,但的确是进行了改革。而且都受到了皇上的支持。这可以看出卫所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皇上支持的。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地的卫所改革进行的都是有限度的,并没有一个地方真正的完成了卫所改革,完成屯田改革。盛总制,这是辽东的机会。若辽东卫所改革成功,那么辽东就是卫所改革的标本,以后所有的卫所改革都要学习辽东。此举必然可以名留青史,受到皇上关注。皇上必然会大赏这种功绩。”
盛应期手中摸着茶杯。
静静的思考。
史道的意思盛应期听懂了。虽然大明朝目前没有说要进行卫所改革,但只要是有识之士,或者说朝廷重臣都明白,大明朝的卫所已经糜烂了。
卫所改革是势在必行。
这不是现在才有的观点。几十年前,明孝宗的时候,朝廷一些官员已经开始呼吁朝廷对于卫所进行改革。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卫所制的问题。
但怎么改革,却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卫所存在百五十年时间,说一句改革倒是容易。但想要真正改革,问题不是一般的多。因为卫所是大明朝军制的基础,卫所改革必然伴随着大明朝军制改革。
还有卫所那么多的屯田。
全国卫所屯田,将近三亿亩,占据全国目前土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么多的屯田要怎么处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卫所屯田情况也是非常混乱。
屯田到底在谁的手中,谁也说不好。
因此卫所改革才会变得如此的艰难。史道的意思是,让盛应期完成卫所改革,给全国做一个榜样。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的确是好事情。完全可以成为盛应期一大政绩,未来回京,朝廷那些官位盛应期完全可以挑选。
史道开始是讲大道理,说什么“功在社稷”。盛应期对这个不感兴趣,就开始说盛应期完成这个工作之后获得多少好处。
但盛应期不是脑袋发热的年轻官员。
虽然史道说的很热血,也很有诱惑力,但盛应期还是很谨慎。
因此悠悠道:“史土地(史道),辽东和浙江、福建、四川、湖广可不一样。辽东才刚刚开省几年时间,之前整个辽东都是在辽东都司的管理之下,整个辽东都是卫所管理。虽然辽东开省,但到现在为止,卫所依旧是稳定辽东的基础。进行卫所改革,辽东没有优势。一旦卫所改革乱了现在的卫所,那么整个辽东就会乱。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负?”
“不,盛总制。正因为辽东特殊情况,所以辽东才更适合卫所改革。”
史道看盛应期态度有一些变化,因此立马加把劲道:“正因为辽东以往是辽东都司管理,辽东主要人口都是卫所军户。因此辽东卫所没有和当地乡绅有什么关系,或者说辽东就不存在实力强大的乡绅。像浙江、福建,作为科举大省,地方乡绅实力强大。卫所屯田不仅仅是世袭武官家族侵吞,也包括地方乡绅也控制不少。所以处理起来反而是困难重重,因为要顾虑当地乡绅的态度。但辽东卫所屯田,就是和世袭武官家族有关系,没有其他力量插手。因此只要说服卫所世袭武官家族,让他们支持卫所改革,那么就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顺利的进行卫所改革。在辽东这些卫所当中,‘辽西杨家’是重要代表之一,是辽西将门目前最重要的家族。下官已经和辽东都指挥同知杨锐谈过,只要能够说服杨镇总兵官,那么辽东都司也不会反对。”
盛应期不是不动心。
但改革这种东西,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盛应期必须要谨慎。
“盛总制,李总制(李承勋)在辽东趁着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自顾不暇的机会,大肆筑城。靠着筑城的功绩,功成名就,回到了京城,成为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现在保护这些新城的任务可是落在了盛总制您的身上。虽然现在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老实,但他们不可能永远老实。等过几年草原平静之后,他们依旧会威胁辽东。难道盛总制就不想跟蓟州那边一样,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部队,征服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吗?”
盛应期看史道,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不过还是那句话。
有些官员喜欢安稳,但那些想要干大事的人,却是不甘心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