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615章 御史改革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5章 御史改革2(1 / 2)

朱厚熜的即位诏书,写的都是关于朱厚熜登基之后的施政纲领。

当然当初朱厚熜登基,即位诏书是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写的。说是朱厚熜这个皇帝的施政纲领,还不如说是杨廷和用这份即位诏书,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

当中有些合适,有些不合适。

到了现在,朱厚熜皇权稳固,已经可以更改即位诏书内容。以前征召御史,主要是征召那些工作热情,无惧无畏的年轻进士。因为他们充满朝气,还没有在官场受到太多影响,敢于弹劾朝廷重臣。毕竟是御史,是言官,靠嘴巴做事情的。如果太圆滑的进士,很有可能就做不到御史的事情。

但张璁不一样。

张璁认为,太多毛头小子担任御史。结果他们热情是热情,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弹劾沦为了嘴炮。他们不理解朝廷政策,不理解一些政策的出台有什么作用,不知道官员做事情的原因。只是根据书上学到的东西,不停的弹劾各级别官员。结果监督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在干扰朝廷政策。

包括御史到了地方巡查,因为不懂地方庶务,不懂刑名,不是去巡查反而是添乱。

所以张璁认为,选择御史应该从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当中选择。

扩大选材范围。

有利有弊。

有利的是,这些官员更有经验和能力。但不足的是,这些官员没有年轻进士那么无所畏惧,朝气蓬勃。

朱厚熜没有发表看法,而是对这个建议画了一个圈。张璁看到朱厚熜没说什么,因此继续道:“第三:御史的试职有问题。试职应该是测试此人能否胜任,如果能够胜任就留下,无法胜任就应该淘汰。但目前都察院的御史试职,都是过了一年时间,就能够顺利授职,成为正职御史。至于在试职期间,是不是合格,却不关注。此法不可取。且目前御史,熟练掌握律令者不多,对于刑名不通者也是普遍。一名御史,竟然不通刑名,不通晓律法,如何能够监察官员。无法监察官员,又有什么资格担任御史之职。”

“这个有道理。”

朱厚熜点头,道:“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官员,若是不掌握刑名律法,是不合格的。不仅仅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官员如此,其他部门也是一样。管理账目的官员不懂算术,管理税收的官员不懂朝廷户律,管理礼仪的官员不懂朝廷礼律,管理工程的官员不懂朝廷工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等于是带兵的将军不懂打仗。都察院,在御史的任免当中,必须要把刑名律法放在首位。”

“臣定当严格管理都察院御史的任职。”

李承勋很是无奈的站出来。

心中不停的对张璁叉叉。

张璁看到这份提议得到朱厚熜的支持,更是来了精神。声音洪亮的道:“第四:点差巡按,不应该局限在都察院御史。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官员,和都察院御史一起担任巡按。且被选为巡按的御史,绝对不能是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的御史。巡按御史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都察院改革,虽然在地方上成立了地方都察院。

但朝廷的巡按还是会时常派出去的。只不过以前派出去的巡按御史,任务很重,毕竟御史人数少。一两个人去地方,什么都要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

巡按御史到了地方,地方都察院会配合巡按御史的工作。

不过御史的水平问题,这个不是很容易掰扯的事情。所以朱厚熜没有插嘴,示意张璁继续说下去。张璁继续道:“第五:朝廷派出巡按官员,在人员上、花费上,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巡按官员和陪同人员,不能超过朝廷规定的数量。沿途住宿、饮食,也不允许超过朝廷规定。目前朝廷每次派出巡按官员,都是大张旗鼓,队伍臃肿,沿途花费无数,必须要制止。”

“巡按地方,就是代表朝廷巡

视地方问题。若是巡按地方之官员,自己本身不能遵守规矩,铺张浪费,那么如何有效的巡视地方。都察院和吏部,对于巡按官员应制定详细的出行规则。”

“臣遵旨。”

李承勋心中恼怒,但还是不得不出来接旨。

都察院的御史,基本上都是苦哈哈。在京城怼天怼地,但品级低,俸禄低。为了保持名声,更是不能跟其他六部官员一样,获得一些地方上的孝敬。

唯一有机会敛财,有机会耍威风的,就是巡按地方的时候。

以前来说,巡按御史权力是非常大的。到了地方之后,就是正二品的地方布政使都不敢得罪。一旦地方出现什么事情,如发生了暴乱之类的,巡按御史甚至可以指挥周围的卫所部队打仗。

可是张璁现在要对他们进行约束。

张璁历史上被很多人抨击为刻薄,就是因为如此。张璁本人不贪污,算是相当廉洁的官员。而张璁不仅自己廉洁,还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矩,让大明朝其他官员也要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