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强度如果不够,拉削时就会承受不住扭矩而变形。 因为铳管口径四分,所以拉杆的直径也不能超过四分,在不增加直径的前提下要让拉杆不变形,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通过淬火提高拉杆钢性。 再一个就是减少每次的拉削量。 而如果减少每次拉削的切削量,拉削次数就会很恐怕。 这样一来,四点拉削相比单点拉削反而更加费时费力。 崇祯现在用的就是淬火的办法,藉此提高拉杆的钢性。 “回父皇,拉杆淬火之后钢性是够了,但韧性又不足。”朱慈炯有些羞愧的说道,“拉了没几刀就碎了,需要继续改进淬火的工艺。” “韧性又不足了吗?”崇祯眉头一下皱眉。 看来材料学真没有一踌而蹴的,只能是无数次的尝试。 “这样吧,一边继续改进拉杆的淬火工艺,一边先用单点拉削支应着,单点拉削的话拉杆的钢性总是足够的吧?” “单点拉削是足够的。” “那就先单点拉削加工。” 崇祯知道淬火工艺的摸索是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这段时间也不能够浪费,可以暂时先用单点拉削,尽量争取在四月底之前加工出第一批线膛步枪。 “儿臣领旨。” 朱慈炯领了旨意回了兵工厂。 朱慈烺这次就没有一起过去。 因为今天晚上朱慈烺要代表崇祯宴请各省的商会代表,同时给商会立下规矩,避免再发生类似粮商囤积居奇这样的事件。 让朱慈烺出席这次宴会,也是为了锻炼他。 崇祯跟朱慈烺之间的关系和朱元章跟朱标父子有些像。 朱元章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太子朱标会造反,朱标要是真的举兵造反,朱元章没准还会老怀大慰,然后再给朱标调些军队。 崇祯就更不担心朱慈烺会造反。 因为朱慈烺既没有造反的能力,也没有造反的底气,更加没有造反的意愿。 趁着离晚饭时间还有一个时辰,崇祯便带着帕斯卡、玻义耳等三十六个西洋学者到清凉坊转了一圈,给他们演示下蒸汽机。 看到烧火就能动起来的蒸汽机, 帕斯卡、玻义耳等人都是啧啧称奇。 绕着蒸汽机转了一圈又一圈,恨不得拆开来研究。 这其实也是崇祯刻意安排的,因为他担心帕斯卡、玻义耳等人会留不住。 眼下帕斯卡等人是初来乍到,对大明还不太了解,尤其是因为有他这个对科学推崇备至的皇帝存在,所以他们都对大明朝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过去,他们就会发现大明的学术氛围很差。 因为华夏自古以来就只重经验实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是一片空白,到了明代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唯一的例外就是医科,中医还是形成了系统理论。 但是像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这些就只有零散的知识,不成体系。 所以帕斯卡、玻义耳他们就很难找到切磋学术的人或者机构,非要切磋,就得等到他们教授的明朝学生成长起来,达到跟他们差不多的水平。 这肯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崇祯担心帕斯卡他们会等不起。 有鉴于此,崇祯才要带着帕斯卡他们来看蒸汽机,目的是为了告诉他们,大明也不是没有领先于西方的科学技术。 帕斯卡等人对蒸汽机果然很感兴趣。 绕着蒸汽机转了几圈,帕斯卡最终还是没能忍住,问崇祯道:“皇帝陛下,我们能不能把这台机器拆开进行研究?” “当然。”崇祯欣然道,“不过今天时间来不及了。” “谢谢,皇帝陛下您真是康慨至极。”得到肯定的答复,帕斯卡高兴至极,随即又接着问道,“不过,为什么今天时间来不及了?” 崇祯笑道:“因为马上就到晚餐时间了。” “噢不不,我们不想吃晚餐。”玻义耳连连摇头道,“我们现在就想拆开这台神奇的机器看看它的构造。” “是的,晚餐随时都可以吃。” 其他的三十多个西洋学者也是纷纷附和。 到了这,崇祯对这三十六个学者也有了初步了解,这就是一群狂热的学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对于科学有着狂热的爱好,也不会听了卜弥格的忽悠不远万里前来大明。 “也好,那就把接风宴延期。” 崇祯从善如流,当即命工匠拆解蒸汽机。 趁着工匠拆解蒸汽机的机会,崇祯经过拉丁语通译询问帕斯卜:“布来士,你是不是加利略的学生?” “皇帝陛下也知道加利略吗?” “当然,这可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巨匠。” “是的,他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我有幸与他进行过多次的学术交流,但很遗憾并非他的学生,不过维维安尼和托里拆利都是他的学生。” “是吗?维维安尼和托里拆利也一起来大明了吗?” “没有,卜弥格神父也邀请了他们俩,不过被他们俩给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