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又躺赢了。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对太子的看法。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发动东宫左右春坊的学士们上书为他辩解,他甚至连自辩的折子都没有写,永乐帝就铁了心的护着他。
他体胖、腿瘸、不良于行,有损大明天/朝上国的形象,朝廷几乎一边倒的要废太子,但永乐帝坚持说他是个好太子,别人有什么办法?
老朱家的事情,当然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为此,皇帝甚至把罚了两个心爱的公主去柔仪殿抄写《内训》,谁的脸能比公主大?
于是乎,大张旗鼓的废太子风潮就像皮球,永乐帝拿针一戳,就泄气了,只剩下一张肉塌塌的皮囊。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抄书,手都快抄断了,书卷在案头高高堆在一起。
目前皇室里,永安公主是老大,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第一个孩子,结婚也最早,驸马是广平侯袁容,幸亏她生的早,从燕王府出嫁,避免了被扣在京城当人质。所以永乐帝前头五个孩子,只有永安公主一直陪在身边的,受着父母呵护,她对两个弟弟之间的暗斗一直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但是老二永平公主和老三安成公主就不一样了,这两个公主当年和太子与汉王一起留在京城为人质。
两个小少女正是叛逆的年龄,大哥朱高炽总是教训两个妹妹要贤淑,要隐忍。二哥朱高煦不会拒绝两个妹妹的任何要求,偷偷带着她们跑出去玩,捎带什么东西,有时候受了委屈,也是二哥为她们出气。
大哥每次都给二哥求情、搞危机公关,回来后责备她们不懂事,给燕王府招祸。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自然和二哥朱高煦比较亲密了,觉得大哥太胆小懦弱,只顾自己,不敢为她们出头。
后来永平公主被高祖皇帝赐婚给了李让,夫妻两个一起回到北平,靖难之役打响,建文帝要李让父
亲劝降,李让认同拒绝,愤怒的建文帝将李家灭了全族。
哀兵必胜,李让发誓为家族复仇,和汉王朱高煦一起南下靖难之役,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加上永平公主最崇拜二哥,这对夫妻就成了汉王朱高煦的铁杆粉丝,追随到底。
安成公主也是如此,永乐元年赐婚给了西宁侯世子宋琥,宋琥出身将门,祖先也是凤阳人,家族世代镇守西北,可谓是满门忠烈,汉王朱高煦在军中威望极高,宋琥和擅长军事的汉王惺惺相惜,对身居深宫的太子无感。
这对夫妻因而也成了汉王的一大助力,只要汉王一个眼神,就能为其冲锋陷阵,抄书就更不在话下,
十本《内训》抄完,两个公主的心还是向着汉王。
张淑妃奉上命过来收作业,身为庶母,她正值双十年华,比这两个公主的年龄还小,不过张淑妃出身将门,前凸后翘大长腿,气质上并没有被公主压下去。
没有人会喜欢亲爹的小妾,尤其是隔壁大殿还停着亲娘的棺材。
安成公主说道:“张淑妃,书已经抄完了,告辞。”
“两位公主累了吧,先喝杯茶,吃些点心。”张淑妃一抬手,止住了公主,坐下来当场检查公主的作业。
检查作业这种事情最伤感情,不写作者母子慈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何况这还不是亲娘,这是庶母。
幸亏张淑妃家世显赫,有亲哥英国公撑腰,换成权贤妃,这两位公主估摸甩脸子就走了。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坐下来,张淑妃一本一本的翻看,她早就将仁孝皇后的《内训》背的烂熟于心,并不需要范本对照——后宫所有嫔妃的要求都是背诵并默写全文,她亲自抽查。
张淑妃心里有底,一目十行,二十本《内训》很快翻完了,挑出其中四本,用朱笔圈出错误,永平公主一本,安成公主三本,说道:
“皇上说公主抄《内训》,一个字都不能错,否则整本书都要重新抄写。两位公主请继续。”
安成公主当即不愿意了,“张淑妃不会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吧,父皇才不会这样折腾我们。”
张淑妃是经过《端敬贵妃起居注》这种宫斗资料界里的奥数题练习过的人,对付不服管教的公主自有对策,保持微笑,心平气和的说道:“本宫不敢假传圣旨,两位公主若累了,歇一歇再抄。”
永平公主年纪稍长,不像安成公主这番冲动,她看着外头的天色,“时间不早了,宫里要落锁,我们明日再过来抄。”
“准备掌灯。”张淑妃早有准备,一群宫人提着明晃晃的牛角灯进来,只要天色一暗就点上,绝对亮若白昼。
张淑妃说道:“本宫今晚就陪着公主抄书,另外本宫已经吩咐胡尚宫,把安成公主以前住过的宫殿收拾出来了,两位公主抄完书,就在宫里歇一晚,明日开了宫门再回公主府。”
有了端敬贵妃的标准示范,张淑妃学习如何当好一个庶母,那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能动怒、不能发脾气,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考虑周全,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因为亲娘可以疏忽,可以有情绪,反正自己生的孩子,血缘关系就是润滑油,最后都会选择原谅。
但是庶母不行,亲娘做到六十分就是个合格的娘了,庶母要做到九十分才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