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韵转型之作,被她改编了不少细节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在11月27日的感恩节上映时,并没有从前那样一上映就几乎是引起了轰动的热闹。
因为剧情幅度减弱了男女主角之间那种朦胧隐忍的暧昧,多数人所看到的,便只是两个内心孤独的人互相救赎的温情脉脉和畅快淋漓的新式打斗风格——虽然这么一来也实打实算是一个温馨动人的好故事,但横向对比起本年度前后出场的各种出色作品,便只能算是相比之下略显平平无奇的偏文艺型商业片。
深知即使是在原版上映的90年代,也会因为故事所表达的表面意思越过了很多人心里不能触碰的那一道线而招惹一片骂声,所以苏韵现在放出的北美版本是尽可能地低调做人,只在接受度更高的东瀛那边稍微添加改动,让一点朦胧的感情线通过那双绿得醉人的眼眸传递出来。
所以,这一个故事的真正面目,仍需要等待时光的打磨和沉淀,才能在人们电影鉴赏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的未来,得见天日。
相比从前苏韵曾经参与过的电影制作,无论是特效技术刷新时代理念的《人工智能》,还是成为恐怖经典的《驱魔人》,抑或是充满东瀛风情的《艺伎回忆录》和悬疑温情但结尾神反转的《灵异第六感》,以及开启了深海恐怖类先河、差点搞垮夏季海滩旅游业的《白鲨》……这一部新作,是一反常态的平静,仿佛底下那暗流汹涌都隐在最深的暗处,都未曾被世人窥探得见分毫。
不过,《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影评人圈子里的口碑,较之苏韵从前的作品却是要好上不少——与之相对的,就是口碑不错但上座率低迷的必然现象。
说来也巧,这一年的感恩节,同时也是吕少龙的生日。
苏韵在初雪飘落的夜里打长途电话祝贺师父生日时,精神状态好了不少的吕少龙对苏韵这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师父,你真的不是在安慰我吧?之前从首映到点映,很多人都不看好,而且今天上座率反馈回来,也是不怎么样。”苏韵开了个小玩笑。
“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也许是修读哲学和传统东方含蓄朦胧审美的影响,吕少龙在苏韵寄给他的录影带里,是预见性地看到了另外一暂时还有没多少人去注意的东西,“除了开创一种新的打斗风格和对拍摄、叙事手法开拓了创新之外,你这部新作的重点,还有是在男女主角的人设形象和相处模式上吧?”
“师父不愧是师父,很多人都没能注意到这一点——我觉得,在经历过时间沉淀之后,这一部新电影的韵味才能被人慢慢挖掘出来。”就算她暗中拜托奥维茨收买了不少收钱恰饭写好评的影评人作为水军,但以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性来说,效果是远远不如后世的网络时代。
有身份的知名影评人爱惜羽毛,是不好拿钱收买只能随便他们抒发观后感的;那会恰饭的影评人,多数也只能是半红不黑的状况,营销转化过来收益并不算高。
当然,片子的质量在那里摆着,有质量有内容的好评也不算少。
不过质量和口碑只是圈内人的目光落点,票房这个最多关注度的问题,始终受限制于这个年代的题材敏感度和电影受众的影响。
直到影片在北美这边下画,再算上预估的录像带和光盘等销售额,《这个杀手不太冷》也就是刚刚能回本的程度;倘若只算票房收入,甚至都可以算得上是小亏了一点。
票房第一次“扑街”,口碑又不能称得上人人赞道反而是毁誉参半,尽管以苏韵这个年纪来说失败一次不算什么,但是对比起从前赚特赚名利双收的履历,这一次的失败,就有点儿难看了。
说到底,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姑娘,发迹的过程其实隐隐有美国梦的典型风格,这一次的“人设崩塌”,不但是消磨了不少在心里把她当作小偶像的人的好感,也助长了本来就厌恶她的那部分人的气焰。
“没了那花里胡哨的后期特效,玛丽苏就什么都不是!”
“一个成年男人和未成年小女孩的相互救赎?!到底那隐喻在暗示着什么,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熟练了炒作的套路,居然还拿阿兰·德龙和罗密·施耐德的旧情来炒作营销!”
“每个人都有票房亏本的时候,只是玛丽苏这一次所挑选的剧本确实有问题,她从前的选剧本眼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了吗?”
“玛丽苏本来就不应该选择这个剧本,她的长处是仿佛超越了时代的特效制作,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作为东方面孔她的容貌也足够优秀——所以,我更认为她应该继续参与类似《星际迷航》或者《驱魔人》之类的幕后制作或者饰演一适合她的美丽异国少女角色,以此逐渐站稳阵脚,而不是过分急进地去挑战新题材……”
上面的这还都算得上是措辞温和的了,那更不堪入目出手成脏的评论也不是没有,只是奥维茨和他的伙伴将其过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