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公在汉中即王位,随即回返成都,陆续发布对麾下文武百官的调整任命。 比如历任乐乡县丞、乐乡长、夷道令的蒋琬,就被调为汉中王国的尚书郎,成了新任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部下。但这显然是个临时的职务,想必很快就会另得重用,所以蒋琬上个月就收拾家当前往成都去了。 又比如向朗,差不多同时被召至成都,据说可能出任益州某一大郡的郡守。 倒是对雷远的任命相对慢一些,直到十月初,玄德公的使者费诗才从成都来,拜雷远为左将军,假节,苍梧太守,董督交州事,并封都亭侯。 虽然雷远本人和诸多同僚、部属们,已经从若干渠道陆续得到了消息。但封拜使者当真来到,还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很高兴。 左将军,是金印紫绶的汉朝重将,位次于三公,而在九卿之上。以此职务而论,雷远在玄德公麾下武人中的地位与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三人同等,远高于其余诸将。 当然,同为四方将军,也有高下之分。 关羽不仅得到前将军,另外又假节钺,董督荆州,进一步明确了他作为玄德公首席大将的地位,得以全权负责荆州方面。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看似无董督一方的职权,却是益州向关中军事进取的直接负责人。 至于雷远,他得到了玄德公本人长期使用的将军号,可谓极显亲厚了。雷远又直接担任交州苍梧郡的太守,凭此全权负责交州,名正言顺。 这三人,便是玄德公麾下能够独立负责某个战略方面军政事务的重臣。 相对而言,倒是黄忠的后将军有些单薄。有传闻说,名义上隶属于黄忠的兵马,实际上还要受翊军将军赵云的管辖,也不知是真是假。 雷远倒是很好奇,也不知费诗在继续往江陵去拜授关羽职务时,关羽会作何反应。好在自己在荆州时,对关羽很是恭敬,与关平更是往来密切的好友,当不至于引起关羽的针对。看来多半会如前世记忆中那样,由黄忠吃下关羽的蔑视吧。 雷远从建安十四年的深冬来到荆州,至今不过四年。 四年里,他从乐乡长做到了四方将军,出镇一州的大将。与雷远相比,霍峻投靠玄德公虽然早一年,地位却低了些。但霍峻是当年与雷远一起射猎踏青的旧友,此时两人并辔同游,倒也并不拘束。 雷远更深知,霍峻是极其沉稳扎实之人,从不虚言。听他说到,不会让自己吃亏,雷远略略侧身,感兴趣地问道:“仲邈的意思是?” “续之的宗族、庄园、产业凡有留在宜都的,我自会公平相待。续之在宜都各地的施政,我都萧规曹随,绝不轻易更动。另外,庐江雷氏在乐乡大市的一应安排,也都照旧,乃至与之相关的、具体办事的人,仍然都由续之举荐。如何?” 霍峻这番话说来,雷远并无喜色,反而陷入深思。 此时的庐江雷氏宗族,和当年在淮南时候大不相同。当年的庐江雷氏就只是占据山险、以武力为凭的地方豪霸。但经过雷远在荆州的数年经营,庐江雷氏及其诸多依附宗族,已经成了广治产业、与士农工商各阶层都有深深关联的实体。 雷远很清楚,自己得以出镇交州,固然出于中枢对自己的重视,也出于中枢对地方豪武宗族的防备。某个强大宗族以郡县为基本,以商贸利益为手段,在整个荆州的影响力不断扩张,某种角度来说,或许将成为政治上的隐患。 而这个宗族如果去了交州,身处汉家影响力的边缘地带,其扩张、其深耕地方,反倒会成为汉家影响力扩张的前驱,进而成为在荆州以外稳定荆州的力量,这又是中枢所乐见的情形了。 既如此,庐江雷氏在交州的扩张、在荆州的收缩,就应该同步进行。 在雷远想来,虽然宗族在荆州扎下的根基,非轻易所能拔起移栽,但霍峻作为继任的宜都太守,必定担负中枢的特别嘱托,将会全力推动庐江雷氏的迁徙。 今日雷远与霍峻见面,便打算就此好好谈个方案。 然则霍峻现在的态度,竟似是乐见庐江雷氏在宜都的存在?霍峻不像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啊? 想了想,雷远直言不讳地问道:“多承仲邈的好意。只是,这是大王的意思,还是仲邈本人的意思?” “是大王亲口对我吩咐的。”霍峻正色道:“他说,续之虽然董督交州,但庐江雷氏宗族欲留荆州、欲往交州,都可随意。大王看重续之的才能,相信续之必能稳定交州。至于其它,都是末节。” 雷远微微颔首。 老实说,这么大的交州,想要迅速纳入掌控,不动用庐江雷氏的底力,根本不可能。今后数年间,整个宗族重心向南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想来中枢群臣和玄德公都很清楚。 但玄德公特意遣故友来继任宜都太守,再传来这样的口信……这份关怀和信任,实在是非同小可。 一方面授人重任而不疑,另一方面待人以恩义而少权术,只凭这用人之道,便不愧为当世英雄。而这口信,确实也让雷远之后行事方便了很多。 雷远感慨地叹了口气。他揽住缰绳,对霍峻道:“仲邈,你我心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