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冬, 南京
早间,顾兰在冯向西的怀中醒来, 蹭了下他的心窝, 懒洋洋的道:“起不?”他们的本科已经毕业了,不过没有马上参加工作, 两人考了本校的研究生, 这一回是带着两个小子回老家过春节的。
——唉,那两小子,越大越不好管, 哪像当初那么乖巧,那时候还不是跟着他们睡在大学寝室中,一个跟妈妈睡女生寝室, 另一个跟着爸爸睡男生寝室,好在当初被同学们占剩下的只有下铺, 如果在上铺,那睡觉也得提心吊胆。
当初顾兰与冯向西租下了房间,却在学校那一处卡住了, 学校考虑到他们的不容易,说大二开始就可以走读, 克服克服就行。
回到家, 顾兰跟冯向西说:“先试一试,不行就休学一年,到时候你大二,我再上大一, 这样一来,就可以孩子与学业两头顾了。”
冯向西点头同意了。
顾兰是这样办的,买了一辆自行车,将上学当成了上班,将寝室当成了睡觉的旅馆,早上一家四口吃了食堂就送孩子去附近的托儿所,不远,就在清华附小边上,送完孩子夫妻就匆匆回清华上课。
中午夫妻俩口子吃学校食堂,两孩子吃托儿所的食堂。
晚上这一顿是回去自己做的,顾兰去买菜回去做饭,好在有迷你空间,买菜也好,做饭也好,她都可以一次性多买,慢慢吃,可以省什么时间。
而冯向西就去托儿所接两孩子,一个坐前头,一个坐后头,他是慢慢推车回家的,他怕坐后面的儿子被人抱走。
到了租来的房子,一家四口吃饭。
饭后讲故事,等两个孩子困了时就给他们洗漱,接着就回清华宿舍,一人抱走一个,然而看书并睡觉。
作业什么的,放在课间与中午的时间。
教授也找过他们谈话,大概意思是说别浪费了大好的念书机会,学业为重,顾兰他们点头说是,不过转头该如何还是如何?后来成绩一出来,教授们也放心了,他们基础好,又年轻,学得又快又好。
就这样子,过了一整年,大二开始就不必回学校寝室睡觉了。
顾兰又捡到了一件好物,与人换了一套四合院,与清华很近。
就这样子,渡过了清华四年本科,成绩保持在前几名,他们没有选择出国,没有选择分配就业,也没有选择留校。
而是考了本校研究生,趁着年轻多读几年书,这是冯向西的想法,他是想当大学教授,不说出国深造,至少得读完研究生,可是他不知道。
等他读完研究生时,又去考了博。——
“不起。”冯向西在早间的声音有点沙哑,亲了亲她的头顶。
顾兰也不催他,只伸长脖颈亲了亲他的下巴,亲完又伸手摸了摸他下巴,娇嗔道:“又长出来了,有点刺。”话落,房门被敲的咚咚直响,唉,起,两个皮小子来了。
妈妈爸爸叫个不停。
起床后,又被拉着说要去奶奶家吃早饭。
“好好好,去去去。”冯向西好脾气的同意了,一家四口洗漱过后,便出门要去冯家,她们家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回南京的时间不多,可是也得有个自己的窝,是不是?房子买了,放着也是投资。
这一出门,正巧便遇见了这个世界女主角——李小红——目前她是南京大学的一名助教。
李小红,她也是1970年下乡的女知青,她是与男主角相遇在黑龙江兵团,恢复高考后,他们一起考进了南京大学。
本科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而男主角则分配去了经贸局,干了不过两年,男主角就选择了下海经商。
不过短短十来年,男主角就成了南京有名的富商。
使人羡慕的是多年之后,李小红与丈夫依旧相爱。
而原身呢?
同是1970年下乡的女知青,拒绝了同是知青冯向西的追求,在下乡两年后,嫁给了生产队队长的儿子——刘会计。
生了第一个孩子后,目送冯向西回城,心底不是没有后悔的,可是她只是默不作声的捡起了初中课本。
等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时,她早将回城之事放下了。
1977年高考恢复的通知一下,她带着丈夫空手回了娘家,吃住都在娘家,她觉得家里欠她的,当年本来该是二哥下乡的,娘家没有拒绝。
母亲拿出养老钱给她买复习资料,上了工农兵大学的大哥在晚上给他们辅导功课,弟弟家条件最好,他大方的给她加餐补脑子。
后来,她很争气的考上了南京大学,而她丈夫没有考上。
接着,她上学,她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寄住在娘家,名其约是陪读。
这日子嘛,过得十分拮据,好在能吃饱,婆家那边收成不错,每年寄口粮过来贴补。
四年后,毕业时,顾兰同样留校(顾兰与李小红是校友,又是同事)。
她将俩个孩子接手过来,她丈夫也开始做小生意,慢慢也挣了些钱,买了自已的房,就将父母亲接来长住。
住着住着,觉得儿媳妇不孝顺,丈夫就接了一个乡下小妹子过来洗衣做饭。
没有几个月,小保姆就爬了她丈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