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就有些不太好理解了,涉及到许多概念。
好在朱高煜说得很慢,而且都是用的大白话,并时不时的讲解各种名词概念,方便朱元璋听。
一番理论,让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说法的朱元璋,听得目眩神迷,很是入神。
“货币,商品,经济……”
“有意思!”
“好大孙,你接着说!”
朱高煜越听越来兴致,不由眯着眼,一边思考一边听。
虽然年纪大,已经算是退休了,但朱元璋还是乐于接受这些新东西,特别是从好大孙口里听来的。
他知道,这些都是可以对大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知识!
朱高煜也没有吝啬,继续细细说来。
“黄金、白银、铜钱古董,字画玉石,田地,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而这种一般等价物就可以被称之为货币,又或者是钱。”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以及最后广义货币的产生。”
“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数量稀少,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这一番概念,对听不进去的人,就像念经一样,让人昏昏欲睡。
但等人有了一点见识,对社会运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经历,再来听这些,却如闻仙乐,不觉入迷。
朱元璋就是如此。
他执掌大明朝政多年,对朝廷税赋,钱财流通,物资运转。都有自己的见解。
但直到今天,听到朱高煜这番抽丝剥茧的概念后,才对很多东西,有了全新的理解。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咱大半辈子过来,经手了无数的钱财,但直到今日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那些儒生,整日说什么圣贤大道理,怎么就从来没人研究过这些呢?”
“他们不知道,这才是真正对朝廷,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啊!”
朱元璋理解完这些理论之后,一时之间产生很多感想。
比起玄之又玄,光讲大道理的儒家圣人之学,这些东西明显更务实,更贴近百姓生活,更能够对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
紧接着。
他又想起自己以前发的大明宝钞,它显然不符合,数量稀少拥有珍贵的价值这两大特点。
大明宝钞他想发多少就能发多少,显然谈不上数量稀少,而且本身也只是纸钞,谈不上拥有珍贵的价值。
“怪不得,咱以前发行的大明宝钞,根本推广不下去,百姓都不乐意用呢!”
“看来他们不是抵制朝廷,而是大明宝钞,没这个价值啊!”
听朱元璋提起大明宝钞,朱高煜也不由心中一动。
这可是纸币啊!
纸币的产生,远在宋朝时就发明了,名为交子。
但这只是类似银票的不记名债券,可以拿着它到指定的钱庄,随时兑换出银两。
而大明宝钞不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朝廷背书,主动发行的货币。
可惜,朱元璋对经济学理解不过,手段糙了点,大明宝钞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谁都不想收。
可如今,朱高煜已经拿着数十亿两白银当本钱,开设了大明皇家银行,建立了全新的金融体系,有了发行纸币的基础。
随着大明的经济发展,金银铜钱这种货币迟早会不够用,发行纸币是势在必行。
于是,他便试探着询问一下朱元璋,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皇爷爷,你认为为什么大明宝钞能够像金银一样成为钱?”
“当初发行它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并没有隐瞒,思索回忆一番,缓缓开口。
“咱当初的想法,是认为朕是大明天子,九五之尊的皇帝!”
“咱金口玉言发行大明宝钞,能够赋予它像金银铜一样的价值,却不想……”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
虽然朱元璋为了推广大明宝钞,连朝臣的俸禄,都部分折算成大明宝钞发放,想鼓励他们带头使用。
可谁知道,官员们拿到大明宝钞都心怀不满,一下朝便将其送到集市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其都花光,换成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
而收了大明宝钞的商家,却没办法将宝钞花出去,只能白白承受损失。这也导致大明宝钞的信用进一步破产,人人避如蛇蝎。
朱高煜对此当然有所了解,没有选择虚言安慰朱元璋,而是实话实说。
“皇爷爷,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执行出了问题。”
“这个事情的本质原因是公信力。天子固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公信力,有资格发行宝钞,百姓们也应当承认。”
“关键是大明宝钞推出之后,却没有去维持信用,导致了公信力的丧失,人们也就越来越不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