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向阀,所以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防止回水。 要先往气罐里打气,使压力达到3公斤,这才打开放气阀门,还要控制出气量,不能太大。 一切正常了,这才把出气管放到水中。 一入水,气泡就滚滚而上,翻滚起脸盆大小的水花。 卢昌华再次关小放气阀,这样不至于使气罐中的压力减小的太快。 两人盯着水面好一阵,见出气量稳定了,水花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才满意。 “咱们还得去要点汽油。” “嗯,我去吧,油库我熟。” 胡大贵自告奋勇。 “行,你拎个壶去。” 这年头的农场,私人用点汽油或者柴油,没有花钱买的,都是找人要。 要不说这是个人情社会呢。 这一壶就是五公升,能用好几天。 有了自制增氧机,卢昌华心里舒坦了许多。 八九月份虽然还是有雨,可是气温很高。 水库里缺氧就难免了。 前段时间也偶有浮头现象,如今有了增氧机,浮头现象越来越少。 每天十点左右就打开增氧机,一直开到下午的三点半左右,每天五个小时,雷打不动。 由于放气量小,气罐里的进气和出气基本保持平衡,发动机以怠速一档转动,基本能满足日常使用。 每天油耗不超过两升。 一场秋雨一场寒。 九月上旬开始,只要一下雨,天气就变冷起来。 今年的秋收依然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此时的卢昌华也在查看自己的收获。 二十三垧饲料地,其中大豆五垧,玉米两垧,都打成了青饲料,拌鱼食了。 如今地里还剩大豆十垧,玉米六垧。 大豆要在十月上旬收割,而玉米在十月中旬左右。 只有到了这个时间段才能成熟。 虽然农场的机械化收割很省人力,可是浪费也很严重,尤其是在秋收前下过连天雨的年份,收割机就没法下地了。 如果强行机械收割,要么就是高茬收割,尤其是大豆,很多豆茬上还留有四到六个豆荚,这就造成了大量粮食浪费,还会导致减产。 有人问,为啥要高茬收割?低点不行吗? 如果放低收割,则会有很大的几率把大豆的秧子连根拔起,带着泥土一起进入收割机里。 这样收割的大豆就会粘上泥土,变成“泥花脸”,在销售的时候,等级变低,或者没人收购,造成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要田地泥泞,收割机无法正常作业,就只能人工收割。 今年的情况,人工收割的地块比例还是很大的。 至于卢昌华的这块饲料地,还算是好。 虽然雨水大,可都排进了水库,地里倒是干爽的很,这样就能机械收割,自己也能省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