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打过这么大的仗了。
鸿薪王真的不认为牵复帝领军就能打出个大胜仗,毕竟,将军与士兵之间也是需要磨合的。
鸿薪王十分委婉地向牵复帝表达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鸿薪王有鸿薪王的考量,牵复帝有牵复帝的考量。一时间,谈话便陷入了僵局。
沉默了半晌之后,牵复帝转而看向被他带来的十几个臣子,“诸位爱卿怎么看”
“禀皇上,臣以为大元帅所言在理。”
鸿薪王已经被牵复帝任命为征西大元帅,此时在军中,众人自然不能再称他为“王爷”。
“皇上身体不适,又初到边关,对地方将领亦不熟悉,还是先将身体调整好,掌握了敌方的弱点之后再行攻打。”
“臣附议”
在场的大都已经听明白了鸿薪王的意思,虽然说明白了让在场的人都很难堪,但却是实情大周目前没有能够让牵复帝明日打胜仗的把握。
尤其是,如果敌方知道了牵复帝已经抵达玉门关,那明日铁定会出战、应战,而且势必要获胜,以一举击溃大周征西大军的士气。
知道大周皇帝御驾亲征,雅砻肯定上的是员猛将
“臣以为,皇上此行目的就在此。”
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
“就算不能亲自领兵出征,明日如果雅砻有前来叫阵,皇上也应亲临城楼才是。”
一旁的其他官员频频点头,“正是此理。”
墨珣一听,当即便觉得这说得跟废话似的。牵复帝人都到玉门关了,征西大军全都知道了,如果雅砻那边前来叫阵,牵复帝躲在后方像什么样子
墨珣等他们全都叨叨完了,这才开口问起了,“敢问元帅,雅砻那边叫阵,一般是他们的将领到城楼前还只是派个小兵”
“自然是将领。”鸿薪王略显诧异地抬眼,看向墨珣。
“那他们一般会停在距离城墙多远的位置上”墨珣没有亲眼见过,自然无法估算,只能求助于亲眼见过的鸿薪王。
之所以不等私下里问姜伟平,墨珣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如果私下里问,得出结论,最后还要再向牵复帝和鸿薪王提议。倒不如直接就当着牵复帝和鸿薪王的面问,也省了一步流程。反正现在是牵复帝让大家各抒己见,墨珣有想法,说出来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墨珣这么一问,鸿薪王当即便知他想做什么。
“你的想法并不现实。”鸿薪王当即摇头,“对方很鸡贼,我方弓箭手很难射中的。就算真的射了出去,但箭到了那个位置,早已经没有任何杀伤力了。”
鸿薪王如何没有想过这个法子
在战场上,又不全是硬碰硬。只要能赢,谁会去管,你究竟是怎么取胜的
但是,敌军明显估算过,刻意停在了一个安全的距离。
墨珣颔首,表现得已经了解了鸿薪王的意思。
墨珣听说雅砻前来叫阵,而雅砻既然能叫嚣得令大周一干将士都火冒三丈,那就证明他们的喊话,传到大周的守城将士耳朵里,还是挺清晰的。
既然能让人听见,那就证明站得不很远才是。
“容下官再问一句,军中最大的弓,射程有多远”
鸿薪王明显被墨珣噎了一下,上下打量了墨珣一番,最终才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咽了回去,转而认真地回答了墨珣的问题,“军中最大的弓乃三石之弓,据计算满弓平射约合六百多米,五百米内可以射杀无甲之人,三百米内可穿甲。”
墨珣连连点头,“雅砻前来叫阵的人应该就站在这个距离之内”
就今天,墨珣随鸿薪王到城楼上去看过的地形来说,事先命弓箭手埋伏并不现实城楼外一马平川,不说是大周这边能看得一清二楚,恐怕雅砻那边敢来叫嚣也是早都已经勘测好了的。
鸿薪王给了墨珣一个肯定的答案,却也还是强调了一句,“三石之弓根本就没有人拉开过。”
那就跟摆在王府大门上的匾额似的,就是个标志罢了。
墨珣当然知道,大周的弓的规格一般都是一石五斗,玉门关这个三石的弓,做出来的本意也不是让人拉的。
按墨珣的理解,这个弓存在的作用可能就是好看吧。
鸿薪王说这话的时候,觉得墨珣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
正是因为这个弓名头太盛,所以几乎所有来到玉门关的将军都试过去拉,但拉满弓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就连鸿薪王自己也试过,然而,他拼尽全力却也只拉开了一小半。
墨珣并没有因为鸿薪王的这句话而表现出异常,就像是完全没听懂鸿薪王的言外之意似的,十分镇定的与鸿薪王对视了一番。
姜伟平一直跟在鸿薪王身边,墨珣一开口,他心里就有一个古怪的想法这弓,墨珣指不定还真能拉开。
鸿薪王仔细观察了墨珣一番,虽然没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什么,但墨珣如此自若,倒让鸿薪王觉得,可以让他试试。
能成最好,不能成反正也没有损失。
这么想着,鸿薪王又转而去看牵复帝,见牵复帝点了头,这便命人去取了弓来。
“三石”指的是拉力而不是弓的重量,墨珣的身子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