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386章 困死西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6章 困死西夏(1 / 2)

牛皋不懂军法,他也不跟着大家瞎掺和,他只认准一点,皇帝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皇帝不说话他也不会轻易表态,除非皇帝问他,现在也不是他表态的时候。

于是便静静的站在那,倒是吴玠和吴麟兄弟俩刚刚在汾河平原跟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打了个旗鼓相当,让他充满了自信,金国人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他率领的军队相当一部分还是刚从新兵营分出来的,还不是一样顶住了金军的强大攻势,跟对方打了个平手。

而西夏国战斗力远逊于金国,这时候要对西夏动兵,只要金国不插手,以现在的宋军战力,一定能席卷整个西夏。

刘锜、吴玠和吴麟兄弟俩都是在陕西路常年征战的,对于西夏非常熟,也跟西夏打过不少仗,不过之前战斗都很胶着,甚至场面上还要吃一些亏。

而现在他不怕了,连金军都能打败,区区西夏有何惧哉?

而韩世忠年纪比较大,相对沉稳,他也没跟着众人义愤填膺的表达愤慨,请求出兵,他只是默默的望着台上居高临下的皇帝赵桓。

赵桓可以说是他韩世忠的伯乐,把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一路提拔到了现在一方面军的统帅,还将他四个儿子都委以重任,韩家现在可谓如日中天。

韩世忠也同样打定了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只要皇帝决定开战,他第一个请缨出征。

不过他也知道皇帝是不会派他去的,也用不着,因为皇帝现在让他和他几个儿子是负责的海军和水师,是在水路与敌军作战的重要力量。

而打西夏,水师派不上用场。因此也轮不到他,瞧瞧就好,当然只要皇帝用得着,一句话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赵桓冷着脸看着群臣,他要的就是一个宣传效果,就是要群臣激愤。

等到众人都安静下来,他才摆摆手说道:“既然诸公都觉得应该给西夏一个教训,朕也深以为然,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不宜两军作战,以免腹背受敌,也是有道理的。

朕想到了神宗和仁宗时期,对西夏的作战就很有成效,朕指的是范仲淹独创的城堡推进步步为营的作战模式,当时就很有效果,确实稳妥。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坚定不移的推行范仲淹的稳步推进,构筑山寨形成犬牙交错的立体防护,逐步蚕食,西夏问题只怕早就解决了,不过现在回头也不晚。”

说到这,赵桓动了动,望向前排的亲征行营司都统制,沉声道:“右军都统制刘锜,左军都统制吴玠听令。”

两人迈步出来,躬身施礼:“臣在!”

“朕命令你二人从陕西和陇右都护府两个方向,按照范仲淹之前的思路,构筑山寨稳步推进,逐步蚕食,不给西夏任何可乘之机,谁也不许孤军深入。若有违令贪功冒进者,无论胜败,一律处斩。”

此话一出,一众武将都是心头一寒。

皇帝这个命令表现出了绝对的强势,只要你贪功冒进,哪怕是立了功,杀了敌,同样要被斩首。

因为就担心西夏使用苦肉计,牺牲一小部分兵力装作战败,诱骗宋军孤军深入追击,从而包饺子,这样的诱敌深入的招数是西夏惯常使用的法门,在西夏战争中多次出现,使得贪功冒进的宋军遭受重挫,甚至全军覆没。

所以赵桓一开口就下了死命令,只要贪功冒进,不管胜败一律处斩,就是为了防范于未然。

刘锜和吴玠都是心头一凛,急忙躬身答应:“臣遵旨!”

赵桓又说道:“你二人在构筑山寨的同时,在与西夏接壤的数百里范围内实施严格的坚壁清野,并随着山寨往前推移,将坚壁清野的范围扩大。

在划定的坚壁清野区域内出现任何人,不管是宋人还是西夏人,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放牧者,一律处斩。

当然事先要做好通告,边境要设岗哨,防止普通百姓误入坚壁清野区,只要我们堵死了西夏从大宋获取物资的这个途径,西夏不攻自破,这一点在范仲淹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

赵桓看过史料,知道的很清楚,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推行的山寨加坚壁清野政策,就是严格的封锁了西夏边境,禁止任何贸易。

而西夏除了出产盐是宋朝需要的外,大量的生活物资,包括粮食都要依赖于大宋,要通过各种的走私途径获取,尤其是粮食。

因为西夏本地产的粮食远远不够当地人生活所需,还从北边的辽朝和现在的金朝获取粮食,那都不现实,那些地方都是辽阔的草原,只适合放牧,不适合种植粮食。

而人只吃肉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有主粮。

因此在宋仁宗时期,这个政策实行几年之后,西夏尸横遍野,一个村一个村的被饿死,百姓苦不堪言。

对西夏百姓来说是残酷的,但这就是战争,没有办法,逼着西夏人内乱,当时就有不少西夏人逃到了大宋,请求收留,为了活命,也有不少人起来杀官造反,不愿意再跟大宋打仗。

当时的策略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西夏的国内局势日趋混乱,百姓民不聊生,整个经济已经完全崩溃。

只可惜后来这项政策没有能够得到坚强有力的推行,纵容了私下的走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