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姐妹、水泥、松江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姐妹、水泥、松江府(3 / 4)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石灰了。

在言娘一路沉思中到家了,丫鬟们才低声提醒,该下车了。

言娘直接来到书房,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等林如海回来交给他,至于具体的实验就让他操心去。

“祖母,我回来了!”小惠南欢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言娘也写完了,就走出去关心小孙女了。

后来,林老爷新修的路上面加了一层水泥,车行驶在上面更平稳了。

康熙53年,在正六品职位上,任内阁侍读的阿寿,寻思外放。

和父亲写信沟通。

京城现在太乱了,你方唱罢我登场,阿寿不想被扫台风尾。

林老爷也一直担心儿子,当然同意了。

虽然儿子是驸马,无性命之忧,但有时候心理上的煎熬,也是很损耗身体的。

收到父亲的回信后,阿松向皇帝透露想下基层锻炼自己的意愿。

正好松江府的知州丁忧,阿松官升一级,从五品,被皇帝任命为松江府知州。

这升官速度,可比他父亲当年快多了。

阿寿没带敦恪公主一同赴任。

两个儿子还小,等他到松江府,安排好一切,孩子大些了,敦恪再过去。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松江地区的纺织业发达,始于人称布业始祖的黄道婆。

宋末元初的时候,流落到今海南岛的黄道婆,跟当地黎族人虚心学习棉纺织技术,并能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

后来返回家乡,不仅把自己的纺织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她制作的三锭脚踏纺纱车,大大提高纺纱效率,极大的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她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沿用至今。

真的是因一人,兴旺一个地区!

而松江布久洗后后依然色泽艳丽。

随着布市的兴起,上海迅速发展,从事运输的沙船停靠在黄浦江沿岸,帆樯如林。

一句话,松江府知州是个肥缺。

上海有优良的港口,位于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

南邻杭州湾,西接江浙两省,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所有从长江流域出海的船只都要经过此地,简直可是把控半个江南的海运。

上海,这个后世被称作东方巴黎的地方,还原没有那么繁华。

阿寿的目的是把上海县打造成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中转站。

要想富,先修路。

阿寿吸取爹爹治理地方的经验。

提出整修黄浦江沿岸的道路,拓宽上海县到苏州、杭州的道路。

政府出钱,征召人丁,建立砖窑等。

你靠山硬,你说了算!

不说其他,皇帝的闺女就在你后院坐着呢。

所以,阿寿一提出自己的建议,上官就同意了。

等规划好设计图,修路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先拓宽,后铺砖,然后上水泥。

阿松许诺治下的百姓,多出人丁参与修路,官府给予积分,之后凭积分能抵银钱购买商铺、库房等。

并让人宣传,老林老爷在肇庆、广东等地的政策实施情况。

都说生子类父,夫子一脉相承,都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好父母官。

于是当地老很多百姓,愿意从织布挣钱中抽出人手,参与修路。

小林大人新官上任头一年,上海通往苏州、杭州的水泥路被沿岸的百姓修好了。

黄浦江沿岸的水泥路也铺成了。

然后让这些工人,推倒低矮杂乱的房子。

按规划图,拓宽街道,修建两层楼房商铺,一座接一座,二层商铺的走廊是连在一起的。

每隔不远,路两边的商铺就有天桥相连,天桥左右都有楼梯上下。

还画出特定区域,建立库房区。

以便之后港口行商使用。

修建好后,拆迁用地该赔偿的赔偿。

第二年,大量的商铺修建好,除了赔偿给原拆迁用户的房子,还剩余不少。

商铺价格不低,阿寿可是要靠这些商铺先回一波本儿呢。

当地人再观望,虽然手里的积分能低价购房,但积分也能换成银钱。

这时候,收到阿寿信件的亲朋好友都陆续派人过来了。

京城的十六阿哥福晋派管事过来来,一下子就购买6套二层小楼商铺,4个库房。

裕亲王福晋派管事购买8套二层小楼商铺,还有2个库房。

这真是为了支持兄弟事业,不惜嫁妆里的压箱底儿。

再一次让人见识到林佳嫁闺女的豪气。

言娘加上林老爷,太大手笔不太惹人注目,也就购买了8个二层小楼。

虽然说大娃三兄弟成家后,自己就尽够责任了,但购置明显能收益的产业时,言娘还是忍不住把三兄弟考虑进去。

十五公主肯定要支持自家驸马的工作,豪气出手购入10个二层小楼商铺,5个铺子。

哥哥被关禁闭了,手里肯定不宽松,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