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妃这时因为没见识过安然的政策,还不明白,就算她将安然认证为假公主了,依安然的政策,老百姓也不会反她,相反,倒是乌国或者后齐想统治他们,他们过惯了好日子,不想过差日子,还要反过来反后齐和乌国呢。
但她琢磨着,要想收拾福安公主,不先将罗将军收拾了,是不行的,毕竟只要罗将军说福安公主是真的,他们的计划就行不通。
苏妃想着,罗将军好处理,因为这个人是个忠臣,只要召回去,杀了就行了。
不过在这之前,要跟乌国国主商量一下,让太上皇发个圣旨,指定她的皇儿为继承人,免得发生上一次,罗将军说自己皇儿不是正统,不奉诏的恶心事来。
只要太上皇说自己的儿子是皇帝,看罗将军还能怎么不奉诏,到时他要再不奉诏,传到天下,他的忠臣名声也要没了的,他这样注重名声的人,到时是肯定会奉诏的,而只要他奉诏,回来了,那就是一个死字,之后她想做的事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而罗将军要真不顾脸面了,不回来,也不怕,到时她就造谣他跟福安公主的关系,说他喜欢福安公主,所以就算福安公主是假公主,他也不打算当忠臣了,故意指认她是真的。
那样一来,就算没杀了罗将军,也能造谣福安公主是假的。
当然了,要是能回来,将他杀了那就更好了。
让太上皇发个圣旨,还是容易的事,毕竟乌国现在也很着急,他们需要南方那边消灭安然,既然如此,自然会配合南方那边的意图行事。
要知道自从上次夹击失败后,福安公主的势力就一直往北发展,偏偏乌国的军队还拦不住——以前他们打齐国,经常发生一日连下几十城,听说他们来了,守城的官员挂印望风而逃的事,现在换成了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听说福安公主的钢铁洪流来了,也同样望风而逃,生怕一交手,又是伤亡累累。
他们的人本来就少,每个部落的人更不多,谁也不想自己部落的人跟福安公主的铁骑硬扛,损失惨重。
因为拦不住福安公主的扩张,他们现在的势力范围是一退再退,快退到他们在漠北的大本营了,以前占下来的齐国地盘早丢了,连齐乌边境那广袤的三不管地带都丢了,现在福安公主开始侵占他们的地盘了,就这样,他们还拦不住,照这个架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他们连自己的大本营都要丢了,往更北的荒漠迁徙,而这自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毕竟漠北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够不好的了,要还往极北荒漠那边迁徙,那边不是沙漠,就是冻土,人怎么生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福安公主喜欢建棱堡,每扩张到一个地方,就喜欢派人建棱堡,这才让扩张的势头不像他们当年打齐国,一年就打穿了齐国所有防线,直逼帝京,而是在缓缓进逼。
但,就算缓缓进逼,他们往往一个月也会扩张一百里左右,再这样下去,他们丢掉漠北大本营,是迟早的事。
要知道他们本来在灭亡齐国后,已将首都迁到了关内好地方,当然了,现在早就丢了;既然能丢掉关内大都,以后漠北大都再丢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显然不是乌国国主想看到的。
于是当下看南方有这个请求,自然同意了,当下便找到太上皇,让太上皇拟个旨,让他发声明,说是要禅位给建丰帝。
太上皇再昏庸无能丢了国家,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乌国让他写的这道旨意肯定是不怀好意,毕竟敌人会做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事?敌人又不傻,肯定不会啊,既然如此,那迎合敌人意愿的圣旨,能是好东西?
所以他虽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怎样,但也知道,自己这个坐了皇位的儿子,只怕跟北边是有什么交易的,可能不是东西。
虽然知道建丰帝可能不是东西,但乌国让他写圣旨,他却是一丝一毫也没犹豫的。
现在国已经丢了,他可不想违抗乌国的意思,给自己找苦吃。
乌国国主顺利从太上皇那儿拿到了想要的,马上便传给了南方的建丰帝,建丰帝一拿到这个禅位诏书,不由大喜过望,很快就传诏天下,表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
这一纸诏令,自然得到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欢迎,捧臭屁的不少,让建丰帝看了,不由神清气爽,想着这下你们总不能再说我得位不正了吧?我可是有传位诏书的人!你们谁有吗?没有那我就是最正统的。
心情大爽之后,建丰帝便再一次给罗将军发诏,说自己现在已经证明了,是正统了,自己暂不追究他前次不奉诏的事,现在让他回来,说是商量以后打仗的事,自己现在是正统了,问罗将军这次总要听他的诏令了吧?
这封诏令一到罗将军这边,就引起了他那些手下的震动。
因为太上皇禅让的关系,有一些人是大老粗,脑筋直,考虑的事情不多,已是承认建丰帝的正统地位,所以这一次便没劝罗将军不要回去。
还是郑总兵脑子多一些,他还是不希望罗将军回去,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