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唐尚书家的姑娘聪慧知礼,我看不是那么一回事嘛,我们这做长辈的,还没让她走呢,她就自己告退了,嫁人前,没听父母教训,要侍候长辈的吗?就这样跑了?”
李大夫人之所以找李承安说这个事,是因为新媳妇才刚进门,她不好新婚第二天就骂人,但安然的表现太差劲了,她忍不住,想数落一下她,所以就想让儿子,跟安然转达她的不满。
李大夫人之所以才新婚就想通过儿子跟安然转达她的不满,是因为她觉得,儿媳刚进门,就要给她立立规矩,免得将来对方爬到自己头上去。
却说原身父亲也是六部尚书之一,是工部尚书。
所以说,原身跟李承安的爱情,还是让京中一干小姐羡慕的,毕竟谁能在最好的年华,碰到那个最好的人呢,更让人羡慕的是,碰到的那个人,还是门当户对,家里不会反对的。
更重要的是,对方还喜欢自己,这简直是,再美好不过了。
如果说人生有幸运值,原身前十六年,幸运值只怕是满格的。
只可惜,也许人的一生,幸运值是有数的,之前用光了,之后就没得用了。
从结婚后,她的好运就结束了。
其实从李家的情况来看,也不是原身运气不好,而是有人搞鬼,只是外人不知道啊,只觉得原身前半生命好,后半生命不好。
不少人看着她的情况,会私下唏嘘,说谁能想到呢,当年运气最好的人,也会落到这样一个下场,果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别看一个人现在风光,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不信的话,看看唐尚书家的千金,李大奶奶唐三娘就看出来了。
一提她,大家就都信这句话了,毕竟没谁比她的人生落差还要大了。
这会儿的李承安,刚跟安然结婚,看安然刚进门,母亲就这样批评安然,不由皱眉,当下便道:“她跟您告退了,您也批准了,她这也没不知进退吧?您当时要想她侍候您,直接将她留下就是了,我想她应该也不会拒绝吧?”
——李大夫人在这儿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那就是,明知儿子这会儿正是喜欢安然的时候,却在新婚第二天就批评她,那她儿子,肯定会维护她啊。
李大夫人只想着要快点给儿媳立规矩,免得立晚了,不好讲规矩的事了。
却没想过,要找准时机,要不然就会像现在这样,不会成功。
万幸不是跟安然直接交锋,要不然在婆媳争斗中,刚出手就落下风,之后很难再占上风了。
李大夫人听了儿子维护的话,自然就更加不高兴了,当下没好气地道:“侍候长辈,这还用我主动要求?这不应该是她自己就该做的事吗?”
李承安道:“反正不管怎么样,她主动跟您告退了,您也同意了,再反过来批评她做的不好,不合适。”
李大夫人听了儿子的话,脸色难看,暗道果然老话说的好,这儿子啊,总容易有了媳妇忘了娘!才进门呢,就这样维护上了,不站自己这一边了!
李承安要知道李大夫人这样想,估计要觉得冤枉了,因为他不会站谁那一边,谁有理,他站谁那一边。
毕竟老婆是家人,母亲也是家人,偏袒谁也不合适,只能论理了。
哪知道就这样,他母亲也不愿意呢。
而李大夫人这样不讲理,显然很正常,要不然,也不会在原身世界,让原身那样痛苦了,毕竟要是个讲理的人,也不会把原身折磨得觉得不该嫁给李承安了。
但安然觉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李大夫人固然不好,其他人家就会什么糟心事都没有?不见得,也许其他人家婆婆不错,但丈夫糟心呢?又或者婆婆丈夫都不错,公公又或者其他兄弟姐妹糟心呢?又或者全都好,结果子女糟心呢?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家庭,关键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将日子过好,光指望外部环境适应自己那是很难的。
起码在李家,丈夫总还是不错的,从原身记忆看,公公也还行,也就是李大夫人糟心了点,至于平原公主,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也不是什么糟心的人。
这样就算不错了。
——至于三房,安然就不提了,因为,李大夫人和平原公主,都属于内部矛盾,没谁害人,可以处理好,但三房,极有可能在暗中加害大房二房,那可不属于内部矛盾,而是毒蛇,如果查实三房的确是导致原身一生不幸最大的凶手,那安然会将他们收拾了,这样三房自然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再说了,要不是李家合族而居,要不然,李老太爷和李老夫人死后,他们分家出去了,他们平常本来也不用纠缠在一起,所以也根本不用将他们放在心上。
却说当下李承安跟母亲争论了一番后,便告退离开了,只剩李大夫人一个人,因找来儿子,不但没排解掉不快,还因儿子维护安然,新增了许多不快,越想越气,决心等安然回门之后,不算新妇了,就要找她的麻烦。
安然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