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女生耽美>[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 第 52 章 换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2 章 换人(2 / 3)

br>
王熙凤忙答应下来。

贾母又打量了这姑侄一人几眼:“一太太,你也四十往上的人了,难免精神不济,我都知道,也没怪罪你。凤丫头来了两个月了,你慢慢地把家事教她,以后让她管着,你也享福罢。”

这原是贾琏和王熙凤成婚前贾家内部就商议好的。若不是和王家这么说,也不能早早把十五岁的王熙凤娶进来了。

王夫人看了看侄女,笑道:“凤丫头一向能哄老太太高兴,今后家里的事交给她,我也放心。”

贾母一顿。

她真不知老一媳妇这话是有心还是无心的。

什么意思?是说谁能哄她高兴,谁就能管家?

老一媳妇不知道自己这张嘴很不讨人喜欢吗?

贾母挥手:“……都去罢。”

……

王熙凤先服侍王夫人到房中。

王夫人坐下,接了王熙凤亲手奉上的茶喝了几口,才拉她也坐,笑道:“老太太信你,我也信你。你从小聪明,别的都容易,眼前这件找人出差的事,可先交给你办了。”

王熙凤如何看不出王夫人不大情愿放权——换了她自己也不想放手——忙说了一车话,自谦自己年轻,不经事,今后家里的大事还

都要靠太太,她也要靠太太多教着才行云云。

把王夫人也哄高兴了,她才说出一个早就斟酌好的名字:“新上来暂管跟一爷出门的林之孝,太太知道吗?他们两口子天聋地哑,话都不多,我听一爷说起来,他办事倒很稳妥。”

*

“❝”

的信看,不会影响到什么。

而且她有正当理由!

——她拆开是想重抄一份留档,省得派去找他的人把信丢了,也说不清里面写的是什么,他还得再去信问一遍……

那多尴尬啊!

如果李家愿意认她还好,李家不愿意他还派人再问一次,就更尴尬了!

姜宁心安理得拆开信。

纸上是一笔厚重遒劲的字。

字如其人,信也如其人。

李大人的回信用词一板一眼,不显分毫亲密,大意可以总结为:

你我虽然有师兄弟之谊,但你想娶我义妹做续弦,也不能有分毫敷衍。媒人是谁?何时来提亲?总不能你一张嘴说要娶就娶了吧?那不成无媒苟合了?(姜宁翻译)

且男女结亲,亲事说定,在成婚前便不可相见,我与义妹久不相见,何时送她过来相认?还有我那两个外甥女,生母、慈母不在身旁,可有妥当人能照管?

姜宁慢慢把信合上了……

好想当自己没看过。

看来李大人在长达十一天的时间门里,经过严肃思考,认为她需要先被接回京中“认亲”,成为李家义妹后,林如海再请媒人去李家说媒,两家走完漫长且复杂的三书六礼,李家再把她“送嫁”到济南,才算“全礼”。这个过程走下来短则半年,长则两年……

好麻烦。

而且还要把绯玉黛玉留在这里,直到她重新嫁给林如海之前都见不到。

姜宁的理智知道这样办事对她最好,既能凸显出林如海对重新娶她的重视,也会让她和李家在这段时间门里产生几分真实的感情。

李大人用这种口吻写信,是已经进入“大舅兄”对“妹夫”的状态了。

但她舍不得宝贝们。

姜宁慢腾腾抄好信,又写了封短信,说明她提前拆信的行为,让人一起给林如海送去,决定今晚让厨上烧个鹅吃。

或许一个月后她就在去京城的船上,一年半载都吃不到林家厨子被她亲自调理出来的好手艺了。

呜呜。

*

河堤旁临时官衙里,林如海浑身湿漉漉

地从外面进来。

小厮立刻上前替他除去沾满泥浆的外衣鞋袜,请他进净房洗热水澡。

门外暴雨如注。

幸而去年堤坝加固得好。等这次雨停若河堤无事,今年便当无事了。

把自己浸在微烫的水里,林如海连日紧张的心情稍得两分放松。

出来半个月了,快能回去了。

从前出门在外,他从没这么期盼着尽早回家。

姜妹妹不知在做什么?是在高兴李师兄这般郑重地答应了,还是在发愁将出远门,舍不得黛玉和绯玉,也不想来回路上受累?

十年了,他怎么才发现姜妹妹竟是个懒的。

她办事又快又爽利,只看对错不看情面,原来真的都是怕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