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道:“抢劫案底……2号死者是抢劫未遂被1号死者反杀?”
乱步拿出黑框眼镜一戴,“超推理!”眼睛睁开,露出冷翠色的眼瞳,身后的侦探小披风飞扬。
在现场转一圈,目光在1号犯人和2号犯人的尸体、凶器、卫生间内的垃圾桶稍停片刻。
回到中年警官面前,停下脚步的那一刻,乱步开口道:“真相很明显,一眼就看穿了。”
“凶手只有一个人——2号死者。”
“怎么可能!”中年警官失声喊道。周围的警员听到声音,纷纷扭头看过来。
虽然认为2号死者在凶案中并不单纯,但从未想过是2号死者会是凶手。
中年警官降回平常的音量:“2号死者死于割喉,你知道有多痛苦吗?”甚至觉得这个推理结果有些可笑,“而且,他怎么做到既杀了1号死者,又让1号死者杀了他?”
“很简单。先杀死1号死者,用一个小道具将1号死者的手和凶器固定在一起,2号死者抓着那个小道具,自己杀死自己。”
“那个道具可以很轻松脱下,2号死者死前用仅剩的力气将它解开,但没有力气将它丢远。现在就在2号死者附近的角落里。”
乱步加快语速,语气平淡地说出所有真相。仿佛看到了整个过程。
“1号死者长期威胁2号死者,查他们的通信记录或者银行账号就能发现。威胁的理由是2号死者的擂钵街出身。
2号死者忍无可忍,含恨杀死1号死者,假装他杀是想表达他是被1号死者杀死的。”
中年警官脸上的表情一脸数变,从怀疑到动摇到相信。深深看了一眼乱步,招呼警员们按照乱步的推理搜证。
落在现场的小道具、两名死者的通信和银行转账记录、对1号死者手部痕迹的检验……一切证据都在证实乱步的推理。
综合不断汇集而来的信息和证据,可以还原出这起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两年前,1号死者意外发现2号死者出身于擂钵街,用一个编造的借口——
“政府严令禁止擂钵街人混入普通市民中,一旦发现就罚款并记录在案,下发所有企业和单位,让违反的人没有任何容身之地”
——威胁恐吓2号死者,勒索钱财。
1号死者文化程度不高,胡编的借口经不起推敲和验证,只要有一定常识和知识水平的市民都不会轻易上当。
但2号死者在擂钵街长大,没有识破,他相信了。好不容易摆脱从前的身份和生活,还有了喜欢的女朋友,他不能失去现在的一切。他给了钱。
1号死者发现他的忍气吞声,反而步步进逼,从勒索钱财,到在工作中让他无偿顶班,到日常中的欺辱,随后甚至盯上他女朋友。
2号死者长久淤积的愤怒爆发了。造成今日的惨案。
案情已经很清晰,警察们准备收队。
乱步再次解决掉麻烦的案件,往常到这时候,浅野空应该海豹鼓掌了。
但此时此刻,浅野空一手拿着记事本,一手拿着签字笔,捏笔的手指用力到泛白,笔尖在记事本的纸页上印下一个深深的墨点。
这起案件的起因,是一个胡编的恐吓借口。
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借口拙劣的令人发笑。
可笑吗?
对2号死者来说,一点也不可笑。这是真真切切的,能将他拼斗而来的生活和未来一把毁灭的炸弹。
因为出身擂钵街,他没受过完善的教育,也无从了解与最基础的生存无关的知识。因而被1号死者借信息差来剥削。
刻意制造或利用信息差的剥削,并不少见。普通人也会遇到:
电脑/手机维修点乱收费,消费者不懂技术,只能吃哑巴亏;
旅游点的餐馆给出误导性价目表,在游客用完餐后收取天价餐费……
但普通人知道可以用什么办法维权。
2号死者,20岁的擂钵街青年,不知道怎么验证信息的真假,不知道怎么用合法的手段反击。最后,他用了从擂钵街习得的做事方法——以暴制暴,血腥复仇。惨烈也无力。
大可以嘲笑他的无知,但无知本身,并不完全是他的错。
见到警察散去,记者们抓紧拍几张照片,相互交头接耳,“我有线报,听说犯人是擂钵街人,用假身份当上店员。”“哪家店啊,太倒霉了吧。”
还有人只凭一知半解,说出一个个有噱头有爆点的标题,比如《擂钵街人暴起凶悍杀害同事,现场惨不忍睹》。
一个小报记者表情似有十足把握,“这篇报道,主编一定能通过!”
公众场合,恶**件,擂钵街人突然杀害同事——既符合大众对擂钵街的印象,又能引发人们的恐惧和危机感,而且这份恐惧无从消除。
谁知道自己身边有没有隐藏身份的擂钵街人呢?
浅野空耳朵动了动,看向那个小报记者的方向。一会儿后,走到一边拿起手机:
“光田桑,能帮忙联系几家大报,让他们加快出一个案件的报道吗?”赶在小报的虚假新闻发布、扰乱视听前,让人们先看到真实的报道。
“也拜托这次止水账号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