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翼军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是就连东线作战的杨家军,其实力都超出了高庆裔和完颜娄室的预料。
这群起义军,说白了就是草台班子,装备差,兵员素质低,缺乏大型战争的经验。
最最关键的一点,他们出身于大名府,盘踞于济州府。
这些地方,虽然也属于北方,但和易州的环境相比,根本就是天差地别。
先不说作战,光是当地的恶劣环境,就够这群乌合之众喝一壶的。
根据局势判断,杨家军应该是最先被击溃的。
结果却恰恰相反,杨家军非但没有任何败相,反倒与东线阻击的金兵,打的有来有回,极为焦灼。
这令实战经验丰富的高庆裔,越发看不懂局势了。
完颜娄室同样愁眉不展,东西两线进展不利,就无法增援正面战场。
照此下去,被虎翼军击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里的兵力抵挡赵桓的攻势,已经捉襟见肘,任何奇谋战术,都没有施展空间,除了耗下去,似乎已经别无选择。
东线战场,杨家军正在奋力作战。
经过鲁地的一番“以战养战”,再加上经停京畿时,陈钊和王大全的补充,杨家军的装备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算是与正规军也没有什么太大差距了。
但是韩世忠心里却很清楚,杨家军的致命弱点,并非武器装备,而是士气。
杨家军中,十只有九都不是职业军人,一旦面临高强度作战,很容易就会崩溃。
所以韩世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求胜,但求稳。
王爷摆下的钳形攻势,既是向金兵施压,同时也是“反钳战略”。
因为如果王爷不这么干,敌人就会这么干。
只要拖住东线,防止正面战场的局势发生变化,韩世忠的战略任务就完成了。
杨家军以轻步兵为主,比例可以占到九成。
金兵急速截击,则以骑兵和轻步兵协同,骑兵四成,轻步兵六成。
韩世忠摆下八门金锁阵中的云垂阵。
甲士在前,枪矛拱卫两翼,弓手在中,前后叠加,兵分十二都,中轴分为“左右天地”四轴,依次为甲士,步弓,步弓,甲士。
侧前双翼,由双地枪盾拱卫,正两翼以“四云枪矛”镇守,内有“左右天卫主力”压阵。
此阵法虽头重脚轻,最怕被敌人绕后偷袭,但经过韩世忠的变阵,由甲士殿后,故而变成了主守次攻的阵法。
无论敌骑,侧面迂回,还是绕后偷袭,都躲不开枪矛盾阵,极难冲阵。
大量监军,游走巡视于阵内,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保证士兵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任何胆敢擅离职守者,以逃兵论处。
而负责主攻杨家军的金将,正是被调回来的术虎莫弗。
他看着眼前的云垂阵,不免有些头大。
“我军缺甲士,强攻敌阵不现实,只能采取围困消耗之法。”
“赵桓身边究竟有多少良将?区区一群起义军,都能如此严密的排兵布阵,令我军毫无可乘之机。”
“可知敌将姓名?”
探马回报道:“启禀猛安大人,敌将乃是宋国鲁地剿匪名将,韩世忠。”
剿匪名将?术虎莫弗眉头微皱,他只听说过王渊王禀,从未听说过韩世忠这个名字,料想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将”。
“我倒要看看,你是真有实才,还是徒有虚表!”
术虎莫弗虽然是金将,却对宋国兵法研习极深,立刻还以“三才无量阵”。
冲阵不现实,术虎莫弗就索性把麾下大军撒了出去。
骑兵以营为单位,小而疏,围绕杨家军的中后方,展开绵密的游击战。
麾下步卒,兵分两路,避开杨家军的阵头,从云垂阵的斜向“左右地卫”展开对峙。
杨家军甲士的任务,不仅要抗线,更要维持阵型,因此根本动弹不得。
而其余部队,则皆是轻甲步卒。
就算金国骑兵用的是轻箭马弓,依旧对杨家军造成了显著的消耗。
韩世忠连番下令,而且命令的内容只有一个:“稳住阵型!”
敌人携带的箭矢是有限的,只要持续与敌人进行换箭,便可挽回战损。
只要阵型不乱,敌军不敢冲阵,有轻步兵在场保护,重甲战卒就始终是敌人绕不过去的坎儿。
反之,一旦阵型崩溃,重甲战卒孤立无援,被围歼只是时间问题。
韩世忠与术虎莫弗足足鏖战了两天两夜。gōΠb.ōγg
随着金国骑兵的箭矢逐步耗尽,只剩下零星箭矢袭扰,胜利的天秤便逐渐朝着韩世忠倾斜。
术虎莫弗无奈长叹:“整整两天两夜,敌阵未乱!”
“这个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