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港娱:功夫之王> 第120章 多厅的优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多厅的优势(2 / 3)

时激起了让人愉快的讨论氛围。

讨论到后来,夏梦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公司的拍片量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撑院线的全年上映需求。

这样的话,只能寻求其他电影公司来我们这里上映电影,如此一来,势必因为片源问题和嘉禾陷入正面竞争。

那么如何和嘉禾争夺片源,我们应该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来。”

杨叶点点头道:“杨经理的话很有道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看。”

众人就此展开讨论,洪京宝入行十多年,人脉多,资源广,他的想法是可以邀请一些朋友过来白杨院线映片。

夏梦则认为可以学习嘉禾,投资一些卫星公司。

胡金铨认为在前期可以给一些分账优惠,吸引更多的人来白杨影业映片。

江志强则认为可以购入一些外国影片在香港上映。

杨叶听完之后说道:“大家的方法都很可行,但见效不快。嘉禾的片源早已稳定,我们想要短时间内弄到足够多的片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釜底抽薪。”

众人都看向杨叶,想知道怎么个釜底抽薪法。

杨叶道:“取消包底制度!”

听见这话,众人都惊了,那可是院线最稳固的收入啊!

由于早期的院线都是控制在几家大型电影公司手里的,所以小型的电影公司拍了电影想要上映,就必须接受大型电影公司的剥削。

也就说,你的电影想要来我的院线上映,就必须按照戏院的座位、设备、开支,来决定付每月包租费,不论票房收入多少,包租费都要照给。

这样的做法会使得戏院旱涝保收,制片公司则可能血本无归,根本就是霸王条款。

在美国,“派拉蒙法案”颁布之后早已废除。

但在如今的港台地区仍然大行其道,直到1985年第一家多厅电影院“UA院线”建成之后,才逐步废除,“UA院线”后来也因此成为香港最大的院线之一。

在“包底制度”之下,许多电影拍出来后,由于对影片质量没有信心,宁愿放在片库里烂掉,也不敢拿出来发行上映。

因为一旦票房扑街,不仅电影制片费用收不回来,还要赔掉一笔包底费用。

在原时空,陈龙跟着罗维拍电影,连续扑街,沦为票房毒药,导致积压了好几部电影都不敢发行。

后来陈龙靠《醉拳》翻身,罗维才敢把这些片子拿出来发行,结果靠着陈龙的名气,这些烂片部部票房过百万,简直赚麻了。

但如果陈龙后来没有翻身呢?

像这样积压在各大电影公司仓库里的电影,不知道还有多少!

香港这边,包底费用还是比较轻的,台湾那边更加严重,院线是赚到钱了,但那些中小型的电影公司,却被虐得死去活来。

这也是台湾电影坐拥比香港更大的市场,却一直被香港电影吊着打的原因之一。

杨叶取消“包底制度”这个法子一说出来,大家就明白杨叶为什么说要釜底抽薪了。

只要白杨院线今天宣布取消“包底制度”,第二天大把的电影公司就要抱着拷贝过来找江志强,抢着在白杨院线上映。

至于这样会得罪嘉禾?去他妈的吧!老子管你去死。

江志强家里毕竟是做院线的,观念根深蒂固,他质疑道:“这样的话,发行的风险转嫁给我们院线了,是不是太不划算?”

杨叶笑道:“你别忘了,我们是多厅影院。目前我们以六家自建的多厅影城为主,六家收购回来的单厅戏院为辅。另外旺季的时候,安乐和丽声也会临时加入进来,形成全港最大规模的院线。

我们的多厅影院,每一家都有6-9间放映厅。这些放映厅有大有小,大的可容纳三四百人,小的三四十人。如此,便可以形成灵活的发行制度。

每一部想在我们院线上映的电影,我们都可以先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从而给出相应的发行规模。如果质量好,我们可以大量排片。

反之,则少量排片,把一些小厅和不重要的时间段排给它。

就算评估错了也没有关系,由于影厅多,我们可以灵活的增加或减少放映场次和调整放映时间。

如此一来,莪们就可以尽量让每一部电影获得它该有的票房,达到利益最大化。形成我们和制片公司的双赢!”

“啪啪啪啪啪!”

杨叶这一番精彩的论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

这只是后世院线的常规操作,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大家都觉得跟着杨叶干,简直是他妈的前途无量。

……

《卧虎藏龙》整整拖延了七个月,在欧美拿了一堆大奖。

没有举行首映礼,一番狂轰乱炸的宣传之后,直接全线上映,瞬间引爆票房。

凭着超大的院线规模和票价上涨的因素,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票房即突破一千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而大量的观影人群,又为东来购物中心带来充足的客源,购物中心的各大店铺,都赚得钵满盆满,喜笑颜开。

这年头,媒体是可以垄断舆论的,以《卧虎藏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