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华说完看了妻子和儿子一眼,只见两人都一脸崇拜的看着他,心中不由一股豪气,继续说:
“对于君主立宪制还是总统制,我觉得都行,但是前期必须要有一个强权政府,随着国民逐渐觉醒民主意识,再慢慢放开。这是我目前的想法,具体的要和明轩他们商量商量。你们先不要说出去。”
最后刘铭华对伊丽莎白嘱咐道。
伊丽莎白在刘铭华说完,才收回崇拜的目光,赶紧点头后,害羞的埋头吃饭。
【老爸这眼光真是厉害,尤其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炼,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独到了。】
【国家初期确实需要强权,也有利于国家发展,可以举国之力快速完成国家的初步工业化。这是民主国家很难做到的。】
【对于南洋,我更建议采用君主立宪制,皇帝作为国家的象征,更有利于获得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快速树立大一统的观念。】
刘言边吃饭边想。
刘铭华看了儿子一眼,想了想,没有继续聊这个话题。
第二天,李明轩碰到刘铭华不自觉聊起了未来的国家制度问题。
“铭华,你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制度?”李明轩顺势问起刘铭华。
听到这个问题后。刘铭华看了李明轩一眼,便知道他的想法,李明轩可能倾向君主立宪制。
作为华人一直有着封侯拜相,加官鬻爵的传统观念,哪怕是经历过西方教育的李明轩,也不能避免。
这刻进骨子里的因子也不会改变,可能不只是李明轩,现在所有的南洋官员应该都希望君主立宪制吧。
怎么说建国后也要给他们封个爵位什么的。
刘铭华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
“明轩,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这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你觉得南洋以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或者说一个怎么样的政府能带领南洋快速发展。”
刘铭华反问道,这也算是他对李明轩的一次考验。
“铭华,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想过的,如果你前段时间问我,我肯定会说欧美的那种分权的政府制度,因为作为全球最发达的两个地区,他们无疑会被所有国家拿来当模板。”
“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移民工作,通过和这些人接触,我发现现在我们达不到分权的条件,对于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带领南洋发展,我还没有一个完整概念。”
“但脑海中有了一个笼统的想法,大战之后国家最需要的是稳定,更别说我们现在刚刚经过全国性的大移民。更需要稳定。”
“所以说未来的政府应该以保证国家安全稳定为主,给人民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
李明轩十分郑重的说出了这番话,显然也知道刘铭华问他的目的。
显然刘铭华对李明轩的这一番话,十分满意。
“明轩,不得不说,你真是我的诸葛亮啊。听你这番话我就可以放心把国家交给你管理了。”
“你说的很对,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也发现了,现在南洋民众最需要的是吃饱饭,是熟悉周围的新环境,是融合进南洋这块土地上,让他们意识自己不是客人是这里的主人。而不是所谓的民主人权。至少这一代人很难和他们谈民主人权。”
“所以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政策实施通畅,我们想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强权政府,哪怕这个政府的政策有问题是错误的,也能强硬的实行下去,而不是出现,政令不下乡,或英国议会这样各种扯皮,消耗国家的精力。”
听完刘铭华的话,李明轩若有所悟,对这个政府的概念更加具体起来。
“对于你问的国家制度,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问过你吧。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放权,将国家的权利下放到全国每一个乡镇。至于说的国王还是总统只是称呼不同罢了。”
“但是前期我肯定不会放权,至少前十年内一定不会放权,真正要放权也要等到南洋度过初期的蒙昧阶段再说。”
刘铭华对李明轩说。
“不愧是你,铭华,能看的这么透彻,你说的这些让我感触很深,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
李明轩佩服的说道。
“行了,现在我们不要急着表态,先让好好看看热闹,有些东西越辩越明,再说这也是一次民族交融的机会。”
刘铭华笑了笑说道。
李明轩听后,也笑了起来,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
与此同时,1945年8月1日,丹尼尔带着一队南洋外交人员,抵达英国首都伦敦。
对于南洋来的这些外交人员,英国政府可能为了给那十万多士兵出气,并没有派出对应的官员迎接,而是很随意的让几个外交部的职员在机场迎接。
英国外交部的职员并不认识丹尼尔,虽然对一个白人带着一群黄种人的外交团有点好奇。
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并没有深究。
对于英国的这种做派,丹尼尔早有预料,并不以为然,路上也已经和随行人员说了,众人也有了心理准备。
所有人都很淡然的听从英国外交部职员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