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火炮机动性,赵鼎决定借鉴近代西方炮兵的做法,为大炮安装一个架子,并在架子两边安装上轮子。
如此一来,沉重的火炮就可以轻易移动。
只要牵来两匹马,把炮架钩上,立马就能拉着跑。
为此,赵鼎不得不再给银安效节军增配更多马匹、牲畜,以供火炮部队使用。
这只部队在银安效节军中被编练成了一只炮营,号曰神机营。
神机营虽然只配备了十五门火炮,可总人数却超过了八百,俨然是一个放大版的营。
其中共有两班,一百二十名炮手。
每组火炮每班炮兵四人,其中一人是主炮手,负责调整射击角度,指挥炮兵班组作战。
另有装填手一名,负责往炮膛里装填药包和炮弹。清理工一名,负责在火炮射击后使用刷子清理未燃烧殆尽的火药残渣。运输兵一名,行军时负责驾驶弹药马车,作战时负责将弹药从后方输送到炮兵班组附近。
除了炮兵以外,余下的六百多人中有一半是护卫,另一半是各种后勤人员。
总的来说,赵鼎的设计非常科学且具有前瞻性,就算再过上几百年也不会落伍。
而神机营如此庞大的编制也并非浪费,而是为了尽可能地训练有
经验的士兵,军官,以便将来扩充军队。
神机营成立后,赵鼎没有给他们时间慢慢训练、磨合,而是立即集结军队。
这一次他的目的不是荆门关,而是荆州北部第一大城市,增城郡。
早在吴方领兵出关后,增城郡就在郡守于旁的带领下举起了降旗,将整座城市献给了吴方,作为他的战绩。
这一次赵鼎铸成火炮也将目光放在了增城郡的身上。
一旦火炮能打开增城郡的城门,那么荆州上下所有城池都会被赵鼎的武力所震慑,向赵鼎开门投诚,再也不敢叛而复降。
至于荆门关这等天下雄关,也再不能阻碍赵鼎的脚步。
总而言之,赵鼎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荆州面积不大,赵鼎很快就在千万大军的簇拥下站在了增城下。
上次大战造成的伤亡,赵鼎已经从民兵和青壮中挑选精锐补充上了,虽然因此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可对赵鼎而言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因为有了火炮的存在,大军可以从更远处打击敌人。
当赵鼎的大军出现后,增城郡驻防官兵立即登城据守,就连于旁也在家丁的簇拥下颤颤巍巍地登上城门楼。
于旁是个上了年纪,满脑子忠君爱国的老顽固,一见了赵鼎他
便破口大骂。
“赵鼎小儿,你蹦跶不了几日了。”
“我已经派快马向吴将军求援了,用不了两日他就会带着朝廷大军杀过来,到时候一定将你挫骨扬灰,以谢天恩。”
于旁毕竟是个文官,对于军事了解不深。
他根本不知道赵鼎实力的强大,吴方早就被火铳的威力吓得不敢露面了。
如今吴方部只有少部分军兵驻扎在荆门关以外,绝大部分都随吴方在荆门关里龟缩着。
不管怎么说,于旁心心念念的援兵是永远不可能出现了,除非他能一直守着城池,直到吴方认为自己积蓄了足够的实力,能够和赵鼎对抗为止。
赵鼎对于旁的谩骂置之不理,转头就对大军做出部署,将神机营置于攻城部队的中央,其余部队放置在两翼防御。
用不了多久,十几根黑黢黢的铁管子从马车上卸下来,对准了增城城门。
郡守于旁看到这些铁管,仿佛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莫名感到有些惧怕。
赵鼎是个知兵的人,又是个常胜的将军,他不可能在战场上胡闹。
可为了鼓励将士们坚持作战下去,于旁必须站在城墙上做一个表率。
“大伙不要怕,这些都是糊弄人的玩意儿,只要别让叛军登上城
墙,咱们就能守住增城郡直到天荒地老。”
“今日作战结束,所有官兵不分官职大小,每人都有赏银,白米饭吃到撑。”
增城郡是一个农业大郡,官仓里储存了不少的粮食,郡守于旁曾命人做过一个统计,一旦遭遇围城,城池里的粮食最少也能支撑六个月。
放以前,攻城技术落后的时代里,于旁的有这样的信心理所当然。
因为攻城军队往往只能采用围困的办法逼迫城中军民投降,而围困就非得耗到城中水粮尽断的程度不可,这一耗往往就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
但如今赵鼎有了火炮,增城郡储备多少粮食也无济于事。
十五门火炮就位后一字排开,在神机营军官的命令下一齐开火,当场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响声,靠近火炮的士卒甚至觉得耳朵都快聋了。
火炮声音巨大,威力更是恐怖,十五枚弹丸中有五枚击中城门,百年硬木制作的厚达一尺的城门上立刻出现了数个大洞,赵鼎甚至能从城外看到城中街道上的兵士。
但要说最有价值的一炮,还当属击中了城门楼柱子的一炮,无数木屑纷飞,把城墙上的守军吓得几乎魂飞魄散。
至于郡守于旁,甚至瘫软在地,成了一滩烂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