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的外围
朱温迫近凤翔,江河日下的关西集团无力与之正面硬刚,只能利用手中的政治牌昭宗,“挟天子以令诸侯”,矫诏天下群雄起兵勤王。
河东李克用欣然响应,却被“三围太原”,打到怀疑人生,再也不敢造次西川王建,以勤王之名,行侵吞山南之实江淮双雄被内忧徐许之乱掣肘……
在此期间,另有一位小同志积极帮朱温进一步扫清了外围,他就是金州昭信节度使冯行袭。
冯行袭,原为均州下级军官,黄巢之乱时,智勇双全,擒杀匪首孙喜,使均州免遭匪患,继而逐刺史而自居,被时任山南节度使刘巨容表奏为均州刺史,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启了辉煌人生。
当时,僖宗避乱幸蜀,均州作为襄、汉、蜀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同时又有崇山峻岭,地形复杂,而天下的贡赋都要经过此处运往蜀地,于是就在均州以西滋生了大量土匪强盗,专门劫皇纲,他们啸聚山林,活动猖獗。冯行袭到任后时间不长,就把他们全部消灭。
同样的,史书上并无剿匪过程的具体描述。我们可以试着展开:这些盗匪十分胆大,并不像小土匪那样打家劫舍,而是专门劫皇纲,打劫运往朝廷的贡赋,胃口大、胆量大、实力大,很难说他们的背后没有保护伞。或者说,这些强盗很有可能就是某些军阀扮演的,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多见于暗杀政治人物如宰相王铎、国舅王瑰、准宰相王柷等。
这样的强盗集团看似无法撼动,但只要揪出背后的保护伞,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显然,冯行袭没有与之同流合污,将其一一铲除,或者是和平招安,总之,他选择了为朝廷铺平道路。
此举换来了朝廷的欣赏,给他升官厚赏。
再后来,凤翔李茂贞染指山南地区,派养子李继臻攻占均州以西的金州。当时的李茂贞也是刚出道不久,实力和威名很有限。冯行袭立即出兵赶走了李继臻,将金州抢到自己手中,从而被委任为昭信防御使,总部设在金州。
随后,“倒杨运动”中,冯行袭又押对了宝,在金州、商州一带击败杨守亮的部队,从而被升格为昭信节度使。
如果冯行袭不是刻意为之的话,那就只能说他运气爆棚,每次朝廷看谁不顺眼,他都能上去踩两脚。
而这一次选择站队朱温,则是他的苦心经营了。
同样是因地利之便,宦官韩全诲派到华东地区的使节,都要途径金州,并打算把金州作为勤王之师的集结地。如此一来,就会把冯行袭卷入这场纷争,而且还是被关西、宦官集团裹挟。
面对阉党的强行捆绑,冯行袭知道自己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了,虽然这是他多年来的行事准则和安身立命之秘诀。事到如今,冯行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要抱紧朱温的大腿,与朝不保夕的阉党划清界限。
冯行袭将关西集团派来的二十多位宦官全部扣留、诛杀,然后把他们的人头和随身携带的“诏书”、“敕令”悉数送与朱温,并派节度副使亲自晋见朱温,表示归附。从此坚定不移地站在朱温的羽翼之下。
实际上,这批使节即便到了江淮地区,也是无功而返。江淮双雄无力抽身,而其他小角色既无力也无心千里迢迢远征朱温。
然而冯行袭截杀使团的动作依然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这是冯行袭主动纳上的投名状,虽然冯行袭地盘狭小、实力有限,但他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是襄、汉、蜀的交通咽喉,更是长安的南大门。
此后,随着朱温的日益崛起,冯行袭知道自己押对了宝,于是更加竭忠尽智地辅佐朱温,也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全心全意忠于朱温。
朱温也非常喜欢这位识时务的俊杰,累功封爵至长乐郡王,死后追赠太傅,谥号“忠敬”。
低调而犀利的冯行袭,帮朱温进一步肃清了外围,换来了一生荣光。
西川王建名为勤王,实则侵吞关西集团的地盘河东李克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江淮双雄掣肘于内患家门口的冯行袭又成了朱温的看门恶犬……
凤翔阉党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车驾在凤翔
宦官韩全诲把昭宗挟持到凤翔之后,回鹘部落派来使者,表示愿意出兵帮大唐削平内乱。昭宗饥不择食,打算同意引进外援。
韩偓极力反对,说戎狄都是人面兽心,不可信任!这些外籍雇佣兵历来垂涎于中原的繁华富庶,当他们见到我们城池凋敝、军备废弛、内乱频频之后,一定会蠢蠢欲动,为祸中原。
昭宗这才幡然醒悟,急忙回复说“只不过是几个小小的盗匪而已,不劳大汗费心,谢谢”。
韩偓虽是被崔胤提拔,又跟崔胤一起谋诛宦官刘季述、平息“少阳院政变”、迎接昭宗反正,但他并没有成为崔胤同党,而是一心忠于昭宗。在崔胤谋诛宦官的时候,旗帜鲜明地公开反对,在阉党迫帝西迁的时候,也没有跟崔胤一起留在长安,而是连夜西追圣驾,主动投往凤翔,坚定不移地跟昭宗站在一起,生死与共。
昭宗的“凤翔流亡政府”急需组建一套文官班底,但韩偓等现成的扈从官员却被排除在了核心权力圈之外。因为阉党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