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董璋以征服者的姿态接管阆州,掌握着一城军民的生杀大权。在将仇人李仁矩满门抄斩后,又有一人被押解到董璋面前。
此人名叫姚洪,原为后梁小将,隶属董璋帐下,是董璋的老下属。如今率领一千人驻防阆州。
董璋在正式进攻前,曾派间谍携带书信前去策反,想让他充当自己的内鬼。不料姚洪根本不买老长官的账,把密信直接丢入茅厕。
阆州被攻克后,姚洪被生擒,押到董璋面前。
董璋厉声呵斥,“是我把你从一个低微的士卒提拔为军官的,我待你甚厚,你为何负我?”
姚洪瞠目大骂道:“老贼!从前,你在汴州李让家里当奴仆的时候,每天打扫马粪,主人才赏你一片吃剩下的烤肉,你就感激不已。如今,天子提拔你当一方藩镇诸侯,难道不算待你甚厚?你能负天子,我就不能负你?我宁可站着为天子而死,也不愿跪着为贼奴而生!”
姚洪视死如归,张嘴一个“贼奴”,闭口一声“叛徒”,句句戳心,字字揭短。
董璋大发雷霆,命人当堂支起一口大锅,烧一大锅沸水,十名壮汉一边割姚洪的肉,一边现场吃人肉火锅。
姚洪至死骂不绝口。
姚洪的英雄事迹传回到洛阳,李嗣源被感动地痛哭流涕,将姚洪的两个儿子提拔为禁军将领,并给了他们家极为丰厚的赏赐,号召全国将士向姚洪同志学习。
欧阳修编纂新五代史时,将姚洪编入死事传。精忠长耀史册上,万丈光芒。
李嗣源很幽默,或者说对孟知祥还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在下诏削夺董璋一切在身官职爵位之后,又下诏任命孟知祥为“西南面供馈使”,协助王师征讨董璋。
李嗣源不知道的是,孟知祥刚刚又写了一篇檄文,题为收阆州示西川榜,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这就相当于报纸头版头条,热搜榜第一。这篇檄文同样颇具水平,我们依旧来节选赏析:
“昨者两川以朝廷自生疑贰,不体忠良,信谗贼之间言,致诸侯之离德。”
开篇第一句,同样是甩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到朝廷头上。无端猜忌、官逼民反,这是政治基调,正式场合下一切“答记者问”的标准句式。
“始则阆州节度使李仁矩,两来奉使,频此觇窥。谓于果、阆之间,便是控临之地,妄兴谋画,滥置节旄,及奸计之遂心,犹阴邪而未已……自为戎首。”
李仁矩是战乱元凶,坏到家了,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新建军镇、窥伺东川的奸计已经得逞了,还不能满足他阴邪的内心。
“所以东川相公……连兴貔虎之师,共破豺狼之窟……亲领两川大军……”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面对李仁矩的步步紧逼和朝廷的姑息纵容,董璋终于对阆州发动了进攻。
“……天赞兵威,人叶勇力,遂至元凶斩首,同恶就擒。我师四合以环围,逆垒一攻而瓦解……”
瞧咱们两川的战斗力,多牛。
“……便乘胜前进,攻收利州,只期反掌之间,更俟克敌之捷。”
东川兄弟这么给力,打了个开门红,咱西川也别拖后腿,利州,走你!
这就是我喜欢读宣战诏书、檄文、露布等原因:
篇幅不长,短小精悍,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绝不拖泥带水。短短几行字,甩锅、推责、指控对手、狡辩开脱、讽刺挖苦、提升我军士气……一气呵成,而且引经据典,全是骈四俪六、四六八句,互文、顶针、对仗……各种修辞手法目不暇接。最夸张的时候,上下句十个字,能暗藏四个典故……
这就是文化人骂人,不带脏字,却能把人骂个狗血喷头,骂得哑口无言,甚至当场气死。诸葛亮骂死王朗,至今犹作表情包。
李嗣源调兵遣将,让自己的女婿、大将石敬瑭挂帅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夏鲁奇为其副手王思同为先锋官。
董璋是真不想反,或者说他真的有所顾虑,这就是他留在朝廷当人质的儿子董光业。这也是安重诲得寸进尺,拒绝对东川绥靖妥协、隐忍姑息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李嗣源轻信安重诲而产生严重战略误判的原因之一。
安重诲、李嗣源认为只要把董光业抓在手里,董璋就不可能造反。所以朝廷不用对董璋太客气,不用迁就、姑息他。就欺负你了,有脾气吗?有本事你造反啊卧槽,真反啊?
朝廷把董光业妻子儿女全部斩首。
首战告捷,拿下阆州的两川将士有些膨胀了。
董璋派西川将领孟思恭进攻集州。孟思恭轻敌冒进,战败而归。董璋大怒,“折我士气,丧我军威,若不是看在友军的面子上,我一定军法处决你。滚吧!”董璋不想破坏盟军友谊,把败军之将孟思恭遣返回成都。
孟知祥免除了孟思恭的一切官职,回家面壁思过,做深刻的反省。
两川的这次合作非常默契,那就是兵分两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总指挥。只有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指导纲领,那就是赵季良提出的,先拿阆、遂,再控剑门关。
于是,东川董璋负责北部半场,拿阆州、控剑门关,防止中央军从陆路入川西川孟知祥负责南半场,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