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527章 三镇连叛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7章 三镇连叛2(1 / 2)

张从宾,此前确实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不知道是哪根葱(未详何许人也),只知道是李存勖帐下的一名低级军官,跟随李存勖征战有功,后晋升为禁军将领。明宗朝跟随药彦稠参与了“河中疑云”,平定了河中杨彦温的“叛乱”,

此人很会察言观色,是个奸佞胚子,又凶傲残暴。每逢出入,必有百余随从,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某日上班途中,在天津桥上与一名御史迎面相逢,只因该御史避让不及时,张从宾就喝令随从将其从天津桥上抛入洛水,御史溺毙身亡,事后,张从宾奏报说此人醉酒自坠而亡。

贼见贼,一点头。张从宾身上散发着的叛徒气息,被范延光灵敏地捕捉到,于是派人与之联络,密谋联合反叛,范延光在滑州前线牵制石敬瑭,而让张从宾在石敬瑭背后捅刀子,想想办法,搞他菊花。

张从宾欣然应允。

当时张从宾正率部驻扎在孟州(洛阳东北方,隔黄河),石敬瑭正命张从宾回洛阳调动数千军队。

于是,张从宾先将孟州河阳节度使、皇子石重信诛杀,让大将军张继祚留守孟州,暂代河阳留后;率军进入洛阳,诛杀洛阳留守、皇子石重乂,命洛阳副留守张延播暂代洛阳市长(权知河南府事),随后打开洛阳府库,取出金银财宝,犒赏手下将士。

洛阳留守判官李遐拒不听命,被张从宾无情地杀害。事后,石敬瑭追赠李遐右谏议大夫,封其母亲田氏为京兆郡太君,子孙量才录用,给予大量钱财封赏,并以“右谏议大夫”的俸禄为其母养老送终。

张从宾犒赏了三军将士,叛军将士们欢呼雀跃,随后就跟随张从宾前往汜水关,准备一口气攻入汴州。

洛阳距离汜水关更近,且张从宾先发制人,抢先一步进驻汜水关,斩杀守关将领宋延浩,声威大震。

石敬瑭派出侯益、杜重威率领五千兵马前来抵御。

侯益是位老当益壮的老将,今年已经62岁。老人家世代务农,年轻时主动投奔河东李克用,要在战争中建功立业,用军功改变命运,在战斗中,侯益表现出了惊人的英勇,以“先登之功”获得提拔,在讨伐幽州刘守光时,他再一次立下“先登之功”。

冷兵器时期的城池攻坚战是异常残酷的,特别是对于攻城一方,基本就是拿尸体往上堆,死亡率极高,负责攀登城墙的,是名副其实的“炮灰”,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于是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士兵傻吗?为什么要往前冲?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讲的话,内容其实是很多的,篇幅太大,我们只做简单说明。士兵明知九死一生,却仍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主要原因就是军队中有赏罚分明的制度。

罚:

攻城部队的后排是“督战队”,他们手持长刀阔斧,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人,而是杀自己人。如果前面的士兵犹豫不决,甚至想临阵退缩,督战队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当场砍杀。

同样是死,往前冲算烈士,死后有安家费、抚恤金;被督战队砍死算叛徒,死后,家人不但没有任何补偿,甚至还要接受组织的责罚。

在冲锋发起之前,主将也会发出明确的指令,比如“后退者斩”,“回顾者斩”。

当然,也有发生意外的时候,比如李从珂的“凤翔之战”,李从珂在城头哭诉,杨思权不愿攻击,而身后的张虔钊却命令督战队挥舞大刀催促,杨思权大怒,于是振臂一呼,阵前倒戈,回头攻击张虔钊,继而向李从珂投降。

赏:

奖赏的力度必须与惩罚的力度相匹配。对于攻上城墙的士兵,最低的奖赏也是“提干”,至少也要提拔成连排级干部,而“先登之功”更是更人垂涎三尺。

顾名思义,“先登之功”就是第一个爬上城墙的那个人。综合各种史料分析,一个普通士兵如果能拿下“先登之功”,那么最轻的奖赏也是“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市高官,赏赐的金银财宝够他一辈子花不完的。

而比金钱和官职更诱人的,则是爵位的赏赐,在封建时期,可以让一个祖上八辈儿贫农的庄稼汉,一跃成为受人敬仰的“贵族”爵爷,进入到统治阶级,不仅自己这辈子衣食无忧,连子孙后代也能沾光享福。

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入。正因有残酷无情的军法和令人心动的嘉奖制度,尽管城下尸山血海,士兵们也会疯了一样地往城墙上攀爬,争抢“先登之功”。

世代贫农的侯益,就是通过“先登之功”咸鱼翻身。在一次战斗中,侯益被投石机砸伤脚,李存勖亲自为他包扎伤口,他这时候所受的恩宠可见一斑了。

伤好之后,侯益勇猛不减。当时,后梁军中有两位小将——李立、李健,二人骁勇无敌,如同颜良、文丑,河东诸将皆不敢与敌,李存勖深患之。侯益主动请缨,如同关二爷附体,斩颜良、诛文丑,竟将二李生擒而还。

同光末年,随李嗣源讨伐魏州赵在礼,李嗣源被叛军裹挟进魏州,“明宗入魏”。侯益忠于皇帝李存勖,不肯从贼附逆,于是脱身而返,回到了洛阳。李存勖感动地老泪纵横,“抚其背而泣”。

李嗣源攻入洛阳后,侯益脱光上衣,自缚而见,请求赐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