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645章 河中总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5章 河中总攻(1 / 2)

面对近在眼前的便宜,李金全弃之不顾。众人虽然不解,却也不敢多问。

等到傍晚时分,天色将要擦黑的时候,忽然传来隆隆战鼓声,那声音震天撼地,居然传出十几里开外,随着战鼓的声音,埋伏在各处的后汉伏兵也全都走了出来,“向后——转!齐步——走!”

南唐士兵们看得心惊肉跳,李金全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后汉队伍,“你们知道刚才冲过去的后果吗?”

河中远在千里之外,南唐与后汉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而且名不正、言不顺,分明是悍然干涉他国内政,帮助叛徒去背叛自己的祖国,故而兵无斗志,士气低落。而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侥幸打赢了河中战役,南唐也不可能对河中实行有效控制,只能为素昧平生的李守贞火中取栗,除非南唐真的一口气打下整个中原,还能有效遏制后蜀、契丹等势力。

所以等激情退去,李璟也有些后悔,此时李金全也已经退回到南唐领土,回到了海州,向李璟奏报前线战况,大意是说后汉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我军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李璟果断下令停止“拯救大兵李守贞”的军事行动。但是为了顾及“大唐帝国”的颜面,李璟大笔一挥,给后汉刘承祐写了一封书信,向刘承祐赔礼道歉,请求恢复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同时劝他大度一些,原谅李守贞。也算是给李守贞一个交代,哥们儿我不是不管你哟。

刘承祐把这封国书置之不理,没有任何回应,连句“呵呵”都懒得回复。

这可把李璟气得够呛。

很快,李璟等来了机会。随着西部战事的僵持胶着,后汉的淮北地区军民多有逃亡到淮南的情况。于是李璟就派皇甫晖率领一万大军,前往海州、泗州等边境地区负责招安工作。

皇甫晖,二十多年前(926)裹挟赵在礼发动贝州兵变,继而占领魏州,然后在魏州拥护李嗣源,“明宗入魏”,迫使李存勖亡于“兴教门之变”。契丹人攻入汴州后,因担心契丹人为李存勖寻仇,而投奔淮南(947)。

对于自己悍然招降纳叛的无耻行径,李璟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他宣称中原因长期无主而陷入混乱,但我不能乘人之危、投石下井,年轻人还是要讲武德的,所以我不想武力介入,通过暴力恢复祖宗江山基业……所以就为大唐的子民们提供了一个世外桃源,欢迎大家入住哟。

瞧人家这公关工作!

在皇甫晖的劝说、引导下,后汉亳州治下的蒙城守将咸师朗欣然叛变,投奔到了“自由世界”。

紧接着,招安队伍遭到后汉的武力驱逐,徐州巡检使成德钦在两国边境后汉一侧的峒峿镇(今江苏省新沂市)击退南唐军队,斩杀五百人,生擒一百二十人,皇甫晖率军退回。

当徐州方面把擒获的淮南将领李晖等三十三人押送到汴州后,刘承祐下令赐给他们衣服,放他们回淮南。后汉站在实力的角度上藐视淮南,却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毕竟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强。

南唐发展至今,综合实力其实是有所衰减的,已经无法与昔日杨行密时期的淮南势力相提并论。有关它的来龙去脉,将会在后文呈现。

总之,南唐李璟觊觎中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后汉三镇连叛期间,零星地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多次小摩擦,直到不久之后李守贞失败的消息传来,李璟才彻底死心,下令撤销了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的职务。

得不到任何援助的李守贞只能困守河中,等待奇迹的降临。因粮食枯竭,城中饿死的百姓已经超过半数(河中城中食且尽,民饿死者什五六)。

乾祐二年(949)4月30日,李守贞组织了五千余步兵,向西北角防线发起攻击,意图撕开包围圈,被郭威打退,士兵损失过半,作战器械全部丢失。

三天后,李守贞卷土重来,再次组织突围,仍然被击退。

5月9日,李守贞部将王继勋、周光逊、聂知遇等率领部众一千余人投降,其余投降归顺的前后相继。

其中,有两位降将值得一笔带过:

“名将”、“王三铁”王继勋

王继勋的“名将”称号却比较有意思,他虽然以勇猛出名,却非因此而名垂青史,之所以说他是“名将”,是因为他保持着屡战屡败的不胜记录。

李守贞起兵之初,派他去攻取潼关,结果兵败逃回;派他偷营劫寨,兵败重伤。随后见李守贞失势,就投降了郭威,郭威表奏他为供奉官。郭威称帝后,将他提拔为刺史,历任多地。王继勋一直活到北宋初年,在此期间,他从来没有打过胜仗。

看着挺猛挺出名,就是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宋太祖赵匡胤曾组建了一支一万余人的禁军部队,交给王继勋统领,为了安抚军心,还划拨专用款项,为士兵们娶老婆,帮他们成家。

王继勋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士兵们没钱怎么娶老婆呢?王继勋教导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令让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民间妇女,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谁抢着算谁的。

一万多禁军公然抢亲,地方官吏不敢制止。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宋太祖勃然大怒,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