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讨蜀
“晋辽大战”以来,中原的主要敌人是契丹,主要精力也被牵制在河北地区,而对于西部疆域则是鞭长莫及。于是,后蜀趁虚而入,接连窃取阶、成、秦、凤等州,不仅把国境线向北推进到了大散关,更多次出关试探,试图侵吞凤翔、长安等地。
显德二年(955)正月,后蜀在凤州设置威武军。此举极大刺激了柴荣。恰逢有秦州的热心市民专程跑到汴州,请求王师收复故土,并呈献了伐蜀之策,于是,柴荣开始有所动作。
消息传来,后蜀孟昶派亲信赵季札到边境视察。赵季札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之后,回奏孟昶,说秦州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都非将帅之才,不行。
孟昶也认为韩继勋难以抵御强大的周师,于是问赵季札道:“那依你之见,谁能抵御周师?”
赵季札拍着胸脯,“当然是我啦!”
于是,孟昶任命赵季札为秦州雄武军监军,以一千精锐的中央禁军为其本部兵马,开赴秦、凤战场。又命枢密使王昭远检查边境城防及武器辎重等战略储备,做好迎接一场大战的准备。
4月,柴荣在宰相王溥的推荐下,派遣陈州镇安军节度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等率军讨伐秦、凤。
5月1日,王景出大散关,直扑秦州。王景一口气连夺八寨,如入无人之境,直逼秦州城下。
那赵季札同志不是信誓旦旦地抵御周师吗,人呢?
此君在蜀主孟昶面前夸下海口,然后率兵北上,可当他听说周师入境后,竟然抛下军队,扭头就往成都跑。他下达的唯一命令,就是派人护送他的姬妾和金银财宝回成都,除此之外,只有赵季札的一骑绝尘。
赵季札的仓皇归来,很快就引起了成都城的巨大恐慌,人们都以为是打了大败仗,如同后唐灭前蜀那样,军民惶恐震怖。
孟昶急忙召见赵季札,向他询问前线的战事。
赵季札根本就不曾到过前线,因此一问三不知。可把孟昶气坏了,当即命令把他投入大狱,很快就处斩。
真正到达前线并与周师发生交火的,是后蜀的第二梯队,李延珪、高彦俦等。
李延珪等在凤州城外击败了周师,俘虏了濮州刺史胡立。
有意思的是,后蜀军队的军装上面全绣有斧子的图案,寓意当然不是斧头帮,而是“破柴”,因周主姓柴,故而后蜀要用斧子劈柴。
后周因“高平之战”而威震宇内,孟昶不敢怠慢,派遣使节联系了南唐、北汉这两个后周的死敌,相约共同出兵,夹攻后周。南唐、北汉纷纷表示同意。
秦、凤战事拖到了7月。
后周群臣认为王景等人久而无功,供馈不济,一旦转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只会拖垮后周,坚决要求及时止损,撤回军队。
这帮群臣,向来目光短浅,颇令柴荣失望。于是,柴荣派遣了一副心腹爱将,往前线视察调研,这位爱将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当然明白柴荣的意思,于是很快就交上了一份调研报告:我看行!
柴荣欣慰地点点头,战争继续。
自“高平之战”之后,柴荣已经严肃整顿了军队,而且战场的亲身经历让他坚信:没有不能打的仗,只有不敢打的将。
赵匡胤到前线调研,也暗含着督战的意思。王景、向训等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于是奋发向前,战斗潜力被彻底激发,随即于8月击溃后蜀军队,生擒将士三百人。
后蜀孟昶继续增兵,意图翻盘。
9月,后蜀将领李延珪兵分三路,以中军主力据守马岭寨,牵制周师,而遣特种兵出斜谷以用作奇袭,再分兵绕道凤州之北的堂仓镇和黄花谷,切断周师的粮道。
后周将领王景见招拆招,来了个将计就计、以彼之道还治彼身,没有急于抢夺凤州之北的粮道控制权,而是派兵切断了这支蜀兵的退路。你切我退路,我切你切我退路的退路。
想钓鱼,反被鱼钓。后蜀急忙派兵救援,而后周则以逸待劳,围点打援,在黄花谷大败蜀兵。蜀兵慌不择路,逃进了堂仓镇,又被后周逮住一顿摩擦,三千多人被俘。斜谷和马岭寨的蜀兵得到前线溃败的消息后,也纷纷溃逃。
李延珪、高彦俦等退保青泥岭;而秦州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则主动弃城逃跑,一口气跑回成都。
秦州的观察判官赵玭召集留守的将吏幕僚,说周师所向无敌,而今天,朝廷(后蜀)派来的是全国最精锐的精兵勇将,结果呢?一战而溃,非死即逃,我们如果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选择,性命危在旦夕啊。
于是,在赵玭的带领下,秦州开门投降。
随后,阶、成二州亦主动投降。
后蜀举国震惊。
李延珪等上表请罪,孟昶好言相慰,全部赦免。
孟昶展现出了硬汉的一面,征调全国粮草辎重,运往剑门关、白帝城,招兵买马,构筑抵御周师的第二道防线。
除了聚草屯粮、招兵买马之外,孟昶还制定了战时金融改革政策,这些话题将放在后文的后蜀专题中。在此,只需知道“秦、凤之战”对后蜀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即可。
实际上,孟昶的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