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5年正月19日,王全斌率领主力部队抵达成都,出席了受降仪式,后蜀正式灭亡。大宋从出兵到受降,仅有六十六天。大宋收复后蜀一府(成都府)、四十五州、一百九十八县、五十三万四千零三十九户。
孟昶派弟弟持表赴汴州请罪,又给大宋的实权大臣写去信求情告饶。
赵匡胤下诏抚慰,表示你能封存府库,主动投降,就说明你已经痛改前非了,放心,我不会言而无信的。
随后,孟昶举族东迁,坐船走水路,至江陵,赵匡胤派窦俨前往迎接抚慰。4月,抵达襄州,赵匡胤再派使节前来抚慰,赐茶药,赐孟昶诏拜不名特权,称呼其母为“国母”。5月,临近汴州,赵匡胤派皇弟、晋王赵光义郊迎,6月16日正式踏进汴州城。
孟昶携弟弟、儿子及李昊以下群臣三十二人进入皇宫,白冠素服,排班肃立,递交降表后,跪地待罪。期间孟昶与赵匡胤献礼、赐礼颇丰,不必细表。
赵匡胤授予孟昶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以上镇节度使俸禄供养于汴州;自李昊以下群臣各有封赏。
仅仅7天后,孟昶病逝,享年47岁。临终遗表,请求大宋开恩善待其家人。赵匡胤为之辍朝五日,追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赠谥号“恭孝”。
孟昶死后,其母李太后没有哭泣,而是把酒洒到地上,祭道:“你不愿君王死社稷,要苟且偷生,自取其辱,我之所以还活着,就是还挂念着你。你死了,我还活着干嘛?”遂绝食五日而死。
这位李太后最初是李存勖的妃嫔,赐给孟知祥,是孟昶的生母。为人明辨,识大体,慈祥而节俭,时常教导孟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看到孟昶提拔王昭远等人掌握兵权的时候,更是劝孟昶:
“我曾亲眼见证了李存勖灭后梁,亲历十余年的梁晋夹河血战,更是见证了先帝在河东抵抗契丹、入蜀定两川。所有成就大业的,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除非将领立有大功,否则不能授予兵权,因此士卒畏服。而今,王昭远是你的厮养之徒,伊审徵、韩保贞、赵崇韬又都是些纨绔膏梁子弟,乳臭未干、不知兵事,无尺寸之功而仅凭私人关系就统御大军,平时人们不敢说什么,然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恐怕没人愿意为他们卖命。依我看,唯高彦俦是咱河东旧臣,忠于孟氏,且智勇双全,他才是值得重用的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李太后见证了庄宗李存勖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后蜀政权的建立,吃过的盐比孟昶吃过的米都咸,尤其是对王昭远等人掌握兵权后的预言,可谓是料事如神,后来蜀军的表现与李太后的预测一模一样。然而孟昶却不肯听妈妈的话。
当李太后来到汴州后,赵匡胤命人用肩舆抬着她来皇宫,然后让宫女妃嫔搀扶着她上殿,又亲自为她斟酒压惊,尊称她“国母”,并说我知道您经常教育、劝谏孟昶,只可惜孩子不听话,这些事儿跟您老人家没关系,我知道人上了岁数就希望落叶归根,您一定很思念蜀地吧,放心,过两天我就派人护送您回成都。
李太后一句话就让赵匡胤乐得花枝乱颤,“是啊,我想落叶归根,只不过我的祖籍是河东太原。我希望陛下送我回太原老家。”
暗喻赵匡胤马上就能消灭北汉,收复河东。可把赵匡胤高兴坏了,“借您吉言!放心,一定!”(帝大喜,曰:“俟平刘承钧,当如国母愿。”)
李太后绝食死后,赵匡胤为之伤感良久,下令以王礼厚葬(与孟昶同)于洛阳。
自后唐明宗时孟知祥割据蜀地以来,父子两代治蜀三十余年,在这期间,蜀地基本保持了和平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
史籍记载,“蜀中久安,斗米三钱,国都子弟不识菽麦之苗,金币充实。”
前文讲过,和平时期,斗米的价钱是四文左右,只有“开元之治”、“贞观盛世”才会出现斗米三钱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后蜀经济已经达到了封建农业社会的巅峰。而“国都子弟”们没见过农作物在地里长啥样,也反应出蜀地工商业的发达和城市化进展的快速和成熟。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繁荣富庶的后蜀,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这就要从亡国之君孟昶说起了。
一,骨骼惊奇
唐末五代初,幽州地面出了一位奇人,此人少时剃发为僧,侍奉某高僧十余年,深得高僧喜爱,于是就传授他相骨识人之术,学成之后,归乡还俗。据说他在相骨方面造诣颇高,很快就名扬河北。
某日,卢程与两个朋友前来拜访,三人走后,他对身边人说卢程将来会有很好的前程,而那两位兄弟就可惜,他俩明年春天就会死去。第二年开春,那俩人准时去世,而卢程则在后唐庄宗时成为宰相。
这位预言大师在本书前文出现过多次,他就是五代着名相师——周元豹。
当周元豹来到太原时,受到张承业的信任和器重,为了测验他的本领,张承业故意让李嗣源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混在站岗执勤的哨兵中,然后让一个普通士兵穿上李嗣源的衣服,然后假装没事一样,领着周元豹来拜见“李嗣源”。还没等张承业介绍完毕,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