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振新,在这个学员群体中年纪最小的,好奇心总是驱使他不断探索。这天,他兴致勃勃地提问:“老师,我在家里看奶奶炒菜,发现她总是三只手指捏一撮盐,这一撮大概有多少盐呢?”
我微笑着回答他:“嗬!三指一撮,可大可小,这确实不容易估算。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参考标准。一般来说,三指指尖捏一撮食盐大约是两三克的量。比如,我们常见的啤酒瓶盖,去掉橡胶垫后,平装满一瓶盖的食盐,大约是6克左右。这就是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食盐量。
另外,我们喝汤用的瓷勺,平装1勺食盐的量大约为18克。一家三口一日所需的食盐量,就可以用这个瓷勺来衡量。当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食盐摄入量也会有所差异。但为了健康,我们还是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麦振新听得津津有味,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家里炒菜时要控制盐的用量。看着他满意的笑容,我的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欣慰。麦振新低语:“原来,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蕴含着大学问。可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只需用心去发现。”
杨逸轻声问道:“老师,白鱼都处理好了,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我拿起一条处理好的白鱼,开口讲:“我们先要将鱼牙处理掉,它在哪里呐?就在鳃的后边中间这块,一个它,一个鱼鳍,是鱼身上最腥的,都得去掉。再给鱼打上一字刀,两面都打好了……”
看着他们熟练地将鱼牙和鱼鳍处理好,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北方的传统烹饪方法。
我接着说道:“现在我们开始码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首先,捏一撮盐,小心翼翼地将盐均匀地撒在鱼身上,然后再翻个面,同样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盐。接下来,为了去除鱼的腥味,我们要撒上一些花雕酒。花雕酒的香气能够中和鱼的腥味,使鱼肉更加鲜美。”
“接着,将切好的葱段铺在鱼身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鱼在蒸的过程中,热气能够顺畅地流通,使鱼肉更加鲜嫩。同时,在鱼肚子里也要塞入一些葱姜片,这样能够让鱼更加的入味。”
“在鱼肉处理好后,我们要准备一些冬笋切片,这是为了让菜肴的口感更加丰富。此外,还要准备一些雪里红咸菜切末,用来调色和增加口感。”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仿佛闻到了雪笋蒸白鱼的香气。
正如我国某位着名的美食家所说:“烹饪一道佳肴,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一颗热爱美食的心。”在这个温馨的场景中,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共同努力,只为呈现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这不仅是对美食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我继续给学生们演示,把一片笋片码放在鱼身上,码上一些雪菜末,再码上一片笋片,就这样间隔码放到鱼腹后面。接着,在笋片和雪菜末上面,放上一勺猪油,这样可以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热水蒸8分钟……”
这时,我想起了我国着名烹饪大师川菜之父陈麻婆的事迹。他擅长烹制麻辣菜肴,特别是在鱼的制作上有着独到的技巧。他曾说过:“烹饪之道,贵在火候,熟透而不烂,嫩滑而不生。”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他的菜品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回到课堂上,我告诉学生们,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把握和食材的搭配。火候大了,鱼肉会变得老硬;火候小了,鱼肉又不熟。而笋片和雪菜的搭配,既能增加口感,又能去除鱼的腥味。最后,猪油的加入更是让整道菜焕发出浓郁的香气。
在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之际,我再次提醒他们,生活中的烹饪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掌握各种烹饪技巧。正如我国烹饪大师们所言:“烹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热水蒸8分钟……”随着我的呼唤,学生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厨房里的蒸锅。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一道美味佳肴即将出炉,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烹饪道路上的无限可能。
八分钟后,取出蒸好的白鱼,小心地濞出汤汁,过筛,勾薄芡,淋明油。这道工序完成后,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刚出锅的鱼最美味,热气腾腾,仿佛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让人无法抗拒。
我们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从鱼腹夹了一筷子鱼肉,放进嘴里。那鱼肉口感细嫩,鲜美异常,和螃蟹肉有的一拼。仿佛每一丝鱼肉都在口中跳跃,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麦振新忍不住感叹:“这白鱼的味道真是美妙至极,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就在这时,我想起一个关于这道菜的趣事。想当年,当年外国显要访华时,在国宴上特意品尝了这道白鱼,还对它赞不绝口。外国显要特别喜欢吃鱼,尤其钟爱清蒸白鱼。他曾说过,这道菜的鲜美口感让他想起了家乡的湖泊,那里的鱼也是这样美味。
听到这个故事,我们更是对这道菜充满了敬意。想象着外国正要品尝这道菜时的情景,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美妙的口感中。每个人都在细细品味,仿佛想要把这美好的味道永远刻在心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