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叫住了他。
冯锐转过身,疑惑地看向王后,就听她说:“我要你亲自去。”
“是,王后有令,莫敢不从。属下这就去。”冯锐没有迟疑,应声就要退下。
在他说话时,王后一直打量着他的神情。
但他走出没几步,王后再一次叫住了他:“不必了。统领身负要职,况且也不知女子所缺之物,我还是另遣人送去吧。”
冯锐没有说话,一抱拳,点头致意,步态从容地在王后的注视下离开。
他料想得没错,不论王后砌词得多么煞有介事,像是真的要主动跟那个汉人女子交好,但现在那女子已死,她不会冒险让自己送东西过去。
自己一去,那女子的死就会曝光,宫内出现命案没有不严查的道理,这不是王后想看到的。
她只想让可汗一人发现该女子的死讯,默默吞咽苦果,并不想让更多宫内人知道可汗的这桩风流债。
从头至尾,这不过是王后为了试探他,设的一个局。
王后也纳闷,自己故意抛出一件替死者送东西的差事,本以为冯锐会胆寒失色,再不济也会略显不自然,没想到他竟然毫不避讳地应下了,似乎不像知道内幕的样子。
如果知道,他不会这么淡定坦然,在自己坚持让他亲自送去时还毫不迟疑地答应。
难道是她杞人忧天了,冯锐不是那个藏在房顶偷听,看到了全过程,然后无意间在信上留下血迹的人?
但不是他,又会是谁呢……
王后思绪凌乱,一时间找不到可以追查的线索,便决定先观察冯锐一阵。
照她的观察,冯锐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一丝不苟,没有任何异常,在自己向他打听消息时,还是会知无不言,对她十分恭顺,甚至还主动问她和秦姓女子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
他好像真相信了自己打算和那个汉人女子修好。
怎么看也不像知道那女子已逝的样子。
而可汗在得知那女子的死讯后,在她的质问威压下自知理亏,根本不敢给那女子任何名分,只是以血脉传承为由保下了和那女子的孩子。
但王后没有一日不在担心东窗事发,会让可汗和她离心。
那个始终没找出来的幕后之人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不知何时就会张开爪牙,扼住她的咽喉,强烈的窒息感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好多个夜晚,她辗转难眠,疲惫不堪,惟有揪出那双暗中窥视的“眼睛”,方能令她睡得安稳。
王后思来想去,渐渐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就算冯锐知道一切,为了不惹祸上身也会装傻充愣,不让自己发现端倪。
要是他就是装的呢?
要是他什么都知道,表面顺从,实际上却攥着这个把柄,会不会有一日用这件事来要挟她……
问冯锐是没用的,就像丢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你是想活,还是想死”,没有人会自寻死路。
应该旁敲侧击地通过冯锐身边的人,从侧面打探。
思路一打开,王后首先想到了冯锐的那群手下。
如果冯锐当时真的就在房顶上,什么都看到了,回去之后不可能那么镇定,一定会留下破绽,被人看到。
王后特意调阅了冯锐的执勤表,找到了她向冯锐打听汉人女子消息的那日,冯锐午后时分管辖的区域和其他共事的下属。
她找来所有当日在那片区域值守的侍卫,一一单独询问,终于其中一人那里得到了重要线索。
有一个小侍卫说当天冯统领请了一个时辰的假,去帮驯马师给受伤的马匹包扎,看上去十分辛苦,手上还不小心沾到了马血。临了,他还夸冯统领为人忠孝,做事尽责。
马血?
她不信天底下有如此巧合之事,汉人女子留下的信上无意染血,恰好冯锐当天在差不多的时间手上也沾了血。
什么马血,分明是汉人女子的心头血。
好你个冯锐,还在我面前作戏,装疯卖傻,想瞒天过海,差点就被你骗了。
王后气愤至极,感觉自己被人耍了。
之后,她精心部署,找人诬陷冯锐收受贿赂,暗中买卖宫中物品,谋取私利,并将证据都摆在可汗面前,硬是让可汗给他治了个贪污渎职之罪,于街巷口斩首示众了。
冯完痛惜不已,觉得冯锐死得蹊跷,他不相信自己一手养大的义子放着锦绣前程不争取,会去贪图那点蝇头小利,冯锐也不是那么急功近利,会铤而走险的人。
再说他早就叮嘱过冯锐万事谨慎小心,不要犯错,让王后找到挑刺的机会,拿他开刀。冯锐一定会把他的话牢记于心,怎么会做这种傻事呢?
这其中大有文章。
冯完这才意识到是自己一直以来疏忽大意了,王后是假仁义,不会由着性子乱杀人,落人话柄,但她若是疑虑未消,一定也是宁可错杀,不会放过的。
她要是存心要置一个人于死地,又怎么会顾忌手段,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栽赃陷害,伪造物证,收买证人,有什么是她办不到的。
是他错了,他不该教冯锐严于律己,以不变应万变,这无异于是让他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