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重生仙途从大宅门开始> 第147章 义和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章 义和团(1 / 3)

自从白景杉和唐才常见过一面之后,再未有江苏军中或军中家属被发展成为“富友会友”。唐才常受到了白景杉的警告之后,不得不把目标转移到两湖及安徽等地。

毕竟唐才常出身湖南,其在当地有着相当高的声望,而且很多湖南籍学子中有很多人投身湖北新军及安徽地方军队之中,而江南地区则成为唐才常募集资金的大后方。

白景杉见唐才常识趣,也没有再管他们,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北方。

随着这么多年内功的修行以及一有空闲时间就读道家经典,白景杉能感知到的东西也越来越清晰。

自从第一次听到那声龙吟开始,到现在的庚子年,已经过了快5年多了。即使身在江南,白景杉也能隐约的感觉到,大清的国运金龙这两年越发虚弱了。

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整个鲁地先是发了大水、之后又是持续性的干旱,粮食不能说颗粒无收,但是也收获寥寥。鲁地的百姓都想知道,为什么上天会如此惩罚他们。之后随着一句顺口溜的兴起,鲁地的百姓终于觉得找到了原因。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各地百姓传言,只有“扫平洋人,才有下雨之期。”

之所以能传出这些话,原因有好多。百姓无粮,洋人有粮,洋人用仁慈、善良包装着自己,用粮食吸引百姓入教。不少无良地主、流氓地痞,一转身就成了教民,仗着“法外治权”欺压乡里鱼肉百姓。

洋人的兵舰撬开了大清的国门,这更让传教士们有了依靠,传教手段也不再如最开始的温和。而各地官府要么畏洋如虎,一味偏袒教民,要么态度强硬,维护地方百姓。

由于官府的无作为或简单粗暴的处理涉外事件,传教士觉得自己吃亏了,而鲁地百姓也觉得自己吃亏了,种种原因叠加,造成了鲁地严重的排洋情绪,最后这些普通的百姓演变成了义和团。

……

原山东巡抚毓贤向端郡王载漪讲过义和团的事,说这些人是忠心的、可用的。端郡王载漪也一直在慈禧太后面前为义和团美言。

慈禧太后也给了端郡王面子,颁布上谕,要求地方官只需查拿滋事的匪徒,无须过问练拳的和平乡民,承认拳会是“安分良民”、“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是“守望相助”之义,而不是“邪教”,无须查拿。

而端郡王府更是在溥俊进宫之后,已经成了满族权贵寻求一官半职的活动中心。

很多趋炎附势的人居然向端郡王载漪提前赠送玉如意,尽管“大阿哥”的登基还要有一段时间,贵重礼品和金钱却大量涌入端王府。满族王公贵族对“大阿哥”何时登基早已急不可待。

庚子年的正月初一,慈禧太后带着溥俊出现在了文武百官面前,让他站在最高处接受百官朝拜,并且由他前往奉先殿进行拜礼。

这本来是光绪应该干的事,慈禧太后是准备扶持溥俊了,可是之后国内外舆论倾向都一边倒的不支持光绪退位,而且各地督抚、各国公使、民间都不承认溥俊。

最后溥俊这位“保庆帝”只代理了三天,慈禧太后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取消了溥俊“皇太子”的称谓,仅承认溥俊为“大阿哥”,不过仍留宫中学习。

这期间京城的小道消息更是把溥俊的不堪讲的是绘声绘色:传闻宫中有个宫女犯了错,管事的太监抓住这個宫女准备惩处。可这个宫女竟然和管事太监顶撞起来,并且扬言,敢动自己,就会让这个太监好看。

一个宫女竟然敢和管事太监嚣张,这可把管事太监气坏了。直接命人把宫女按在凳子上准备杖责,而且管事太监还让小內侍们把宫女的下身扒光,准备好好让这个宫女涨涨记性。

不扒裤子还好,小內侍们一扒宫女的外裤,就再也没人敢继续动了,因为宫女竟然穿着一条明黄色的亵裤。

这个颜色的亵裤,满后宫就皇上能穿。可光绪还在瀛台圈着,自然不会是光绪的亵裤,管事太监直接反应过来,怪不得这个宫女这么有底气,感情是爬上了溥俊的床了。

此事传开之后,也没见有人出来辟谣,因为溥俊的亲阿玛端郡王,正忙着呢。

端郡王载漪家里就遭了贼。不说家里分文未留吧,可最近收的礼物和钱财大多都不翼而飞了,而且不仅自己家,刚毅家、徐桐家,还有好多王府都遭了贼。据载漪了解,刚毅家的损失就不下千八百万两。

现在各家都在秘密查探到底是什么团伙能把各家都偷了,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查出来个结果。有的王府都觉得真像传言那样,家里的银子是有人做法给搬走了。

载漪这边查来查去,也不去查了。载漪知道只要溥俊登基,损失再多的银子都可以再捞回来。可现在聚集在载漪身边的这些王公贵族,提笼架鸟、聚赌包娼、吃喝玩乐可能样样精通。但是要是干正事,载漪自己都不相信他们能干好。

刚毅、载漪领衔的“大阿哥”党现在看着风光,可是手上一没军,二没财。国内各地督抚高官们不待见他们,各国公使更是不愿意和他们接触了。

之前各国公使也不是没尝试着和“大阿哥”党里的人接触,可这些人一个个眼高于顶,在各国公使面前还摆出一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