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的侦察机上不仅配备了即时通话装置,还配备了使用莫斯密码发电报的发报机,不过即时通话的无线电话机因为功率性能的问题通话距离只有15公里,在舰队附近空域巡逻是最能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侦察机侦察半径过远,即时通话的电话机就没作用了,只能用无线发报机发报联系战舰,这个发报距离长达220海里,快要抵得上侦察机的侦察半径了。
“长官,翻译出来了,1号侦察机发来电报,它的雷达似乎发现了目标,疑似目标三艘船,与它相距48海里,航向偏西南35度,航速18节。目前目标所在的位置为东经153. 北纬32.,它以前往侦察,亲眼确认!”
黄建强立即下令:“给1号侦察机回电,让它注意隐蔽,尽量远距离侦察,只要确认是目标就行,不要被敌舰发现!”
“是!”
侦察机在远处天空要观察和发现三艘排水量达到三万吨的战舰很容易,但在战舰上要看到远处天空中小如一个黑点的侦察机却很不容易,几乎说可以看不到,除非装备有舰载雷达,用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到。
黄建强又立即下令:“快在海图上找到这三艘疑似目标位置!”
两个负责海图测算的军士立即开始工作,一个找经度,一个找维度,其中一人拿着一把直尺,很快就找到了目标所在海域的具体位置,再用直尺一量。
其中一个负责海图的军士当即报告:“长官,目标在我方舰队偏东北方向47度,距离我方舰队120海里!”
“我们要以最大航速15节,找到最短航行距离、航向,提前一个小时进行拦截埋伏,马上进行计算!”黄建将立即下令道。
之所以要用15节航速航行,主要考虑到12艘潜艇的最大航速是15节,这个是没有办法再提高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潜艇水面最大航速只有这么多!
比如德国的U9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只有8.1节,水面最大航速是14节,东南的潜艇无论水面航速还是水下航速在这个时代都是领头羊。
计算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双方的航速、目前距离、航向问题,还要考虑风向、风速和洋流影响。
花了一些时间,计算结果出来了,但黄建强并未下令按照计算出来的结果让舰队调转航向,他要等待侦察机确认消息,而这次的结算也算是对军士的一种训练。
舰桥内,军官们都在静静的等待着,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的军士们却是一刻也没闲着。
过了大约23分钟,1号侦察机终于再次发出电报。
“长官,1号侦察机确认发现在这三艘战舰就是我方此次行动的目标,目标现在的方位是……航速、航向依旧”电报翻译官报告。
黄建强当即下令:“再次进行计算,我方要以什么航向、最大航速15节前往何地提前1小时进行埋伏拦截!”
经过一番计算时候,军士报告:“计算结果出来了,航向偏东北6度,航行时间1小时33分,航行距离23海里左右!”
如果只是用双方航速、距离、角度来算,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必须要考虑风向、风速和洋流的多重影响。
黄建强听完后抬手看了一下手表,“一小时过后差不多快要天黑,再过一个半小时,天色完全黑下来了,所以在时间上刚刚好,传令按照计算出来的航向以15节航速向目的地出发!”
“是!”
命令通过旗语很快传达到其他各舰船,整支舰队迅速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转向。
也幸好此时距离天黑只有一个多钟头了,如果天色尚早,黄建强就必需要预留更多的时间,航行更远的距离在目标必经航线上去埋伏。
这是因为重剑号的实际目测海平面距离为16公里,不到10海里,而三艘日舰比睿、榛名和雾岛号的观测仪能观测到的距离也有14公里。
按照观测距离和观测仪在桅杆上的高度,重剑号如果看到了日舰的桅杆,那么日舰上的观测军士也应该可以看到重剑号上的桅杆,双方之间的距离就是30公里。
而重剑号上的406毫米主炮射程最远可达40公里,三艘日舰上的356毫米主炮射程也达到了35公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一些影响因素计算在内,只要重剑号看到了三艘日舰并开炮,这三艘日舰是在射程范围之内的,而三艘日舰的主炮也应该也可以打到重剑号。
所以如果天色尚早,为了防止被日舰通过桅杆上的观测仪看到,黄建强就要下令舰队向西北方向航行更远的距离在日舰的航道上埋伏。
东南舰队有一个比日舰先进的地方就是有雷达,有侦察机,可以远距离知道日舰的位置距离,而日舰却看不到东南舰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当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舰长报告:“长官,已抵达预定海域!”
黄建强上前一步查看海图显示器,看到舰队的确已经抵达预定海域,而在雷达显示器上,有一条虚线连接着代表己方的箭头,虚线向上方延伸。
虚线正是三艘日舰比睿、榛名和雾岛号的航线方向,显示器上的小箭头与